《光明日报》:(夏文斌)如何让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如何让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来源:《光明日报》2020-12-19 记者:杨飒 晋浩天 唐芊尔)
近年来,教育系统以实施人才计划为牵引,吸引和集聚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带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唯帽子”的问题依然存在,亟须通过完善制度予以克服。
1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克服“唯帽子”问题,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正确看待人才称号,怎样克服“唯帽子”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领域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解析。
不给人才贴“永久牌”标签
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解决“怎么看”的问题。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周亚明认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有限的资源向人才称号获得者倾斜,支持人才称号获得者更好发挥作用,引导广大人才积极争取相应人才称号,成为规模扩张阶段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新清看来,“对教师来讲,‘帽子’是国家有关部门、学校对教师阶段性的教学科研能力、水平、成就的肯定,是一种具有荣誉性的‘光荣’称号。这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国家多年来倡导的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制度性安排。‘帽子’本身倒无可非议,但是‘唯帽子’就不对了。”
对此,《意见》指出,人才称号是在人才计划或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人才的入选标识,是对人才阶段性学术成就、贡献和影响力的充分肯定,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也不是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获得者不享有学术特权。
《意见》要求,不将高层次人才等同于人才称号获得者,不把人才称号作为评价人才、配置学术资源的唯一依据,不单纯以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扭转以“帽子”为牵引建设人才队伍的不良倾向。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要强调第一身份是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认为,“人才称号获得者应有的初心和使命,对教育系统而言,就是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人才培养一线,以自身的优秀培养最优秀的人。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勇于‘揭榜挂帅’,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破解‘卡脖子’瓶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不得发布“明码标价”招聘广告
此前,东部地区高校曾到某西部高校附近“蹲点挖人”,高薪聘请有人才称号的学者一事引发热议。
对此,《意见》要求,高校要精准提出人才招聘和引进岗位需求,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延揽人才,不将人才称号作为硬性指标,不针对人才称号获得者发布“明码标价”的招聘广告。要统筹用好国内外人才资源,不将国(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作为人才招聘引进的限制性条件。
教育部特别强调,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东北地区挖人才;要合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前期培养投入补偿机制。要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意见》还提出,不将人才称号与薪酬待遇等物质利益简单挂钩。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才激励方面,仅仅依靠“帽子”定薪酬待遇,会导致人才争“帽子”、拼“头衔”,无法潜心研究,安心育人,同样也会影响一部分无“帽子”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不将人才称号作为评价直接依据
为改进涉及高校的各类评估评价评审,《意见》要求在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方面,要坚持对师资队伍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不将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减少评价结果与学术资源配置直接挂钩。在人才评价、职称评聘方面,提出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放在首位,突出教育教学成效,强调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和考核周期,优化评价标准和方式,合理运用综合评价、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科学开展评价。
同时,《意见》还要求,要完善人才称号退出机制,对不能按相关规定或合同约定履行岗位职责的,解约退出并不再提供计划支持;对有违反师德师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强制退出并撤销称号及入选资格,实现人才计划能进能出。对支持期已结束的,原则上不再使用相应人才称号,确需使用的要标注支持期,如未规定支持期需标注入选年度。
填补破除“唯帽子”后的空白
此次《意见》的出台为人才称号降温,要求不发布关于人才称号的名单、统计、排行,不引用和宣传相关报告和排行。而在后续的文件落实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从学校层面给出了落实方向,他认为,仍然要坚持问题导向。“怎么把‘帽子’用好?用好了,对于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会产生正向激励。现在的人才‘帽子’是对学者过去的总结;未来,人才评上了‘帽子’,在教学科研当中还要继续对其进行评价和督促,如果不合适,毫无疑问应当取消这个‘帽子’。”
“下一步,学校会赶快行动起来,把一些不符合《意见》精神的规定要求清理出来,予以坚决否定,当断则断,不能拖延。还要积极地去建立一些新的、有利于人才建设脱颖而出的、符合《意见》精神的具体举措,让人才称号真正成为一个新的指挥棒,能够让我们国家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创新发展。”夏文斌说。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p7c5b69e7e129438a8927fbd441c2443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夏文斌)如何让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相关推荐
- 《中国能源报》:(董秀成)成品油原油管理办法废止,这两大市场将发生哪些变化?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物馆筹建洽谈会议召开
- 太阳宫官方发布 北京号、网易号等:(王志民)地区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 文君副书记出席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届特邀咨询员座谈会并发言
- 我校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学校召开2021年第18次校长办公会
- 《现代教育报》:(对外经贸)北京打造教育脱贫攻坚“高校样本”
- CGTN:(高蕾)中国应对全球化经济大潮
- 我校2001届校友王蓓菁荣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高度评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基层党建工作
- 战疫 | 疫情不止,战斗不息——保卫处一线保安人员的心声
- 首届“俄罗斯汉语语言学与汉学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并取得丰硕成果
- 《经济日报》:(黄慧)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先行先试样板——写在中国与埃及建交65周年之际
- 新华社、参考消息、新京报:丁隆教授解读美伊局势
- 中国日报网:(熊光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重要理论意义
- 我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全国和北京市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调研数字经济研究工作
- 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27次会议
- 《中国高等教育》:(夏文斌)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教育强国建设
-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组织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公告
- 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5次党委常委会 03-16
- 王敬波副校长出席出版社年度工作会议 03-16
- 《人民日报》:(张小锋)上好冬奥思政课(师说)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2次校长办公会 03-16
- 贸大近期科学研究进展(一) 03-15
- 我校成功举办“俄乌军事冲突前景及其影响研讨会” 03-15
- 我校组织新冠疫情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培训会 03-15
高考招生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2018年)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贸大远程秋季招生简章(学历)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