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与MIT:开放 交流 学习,共议未来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校董执行委员会访问清华大学 两校发展战略圆桌会谈同期举行
清华新闻网11月13日电(记者 李含 吕婷 )初冬的清华园依然不乏生机与活力,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高层管理者齐聚一堂,共商大学发展大计,共谋未来合作蓝图。
11月12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拉斐尔·莱夫(L Rafael Reif),麻省理工学院校董会主席、执行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米勒德(Robert B. Millard)率领的麻省理工学院校董执行委员会一行访问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薛其坤、杨斌、王希勤、郑力,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希等会见了执委会成员。两校当天举行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校董执行委员会发展战略圆桌会谈,就大学发展经验、未来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邱勇致欢迎辞 李派 摄
邱勇代表清华大学对麻省理工学院校董执行委员会成员到访表示欢迎。邱勇说,清华与麻省理工学院友谊源远流长,两校在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建筑、工程、医学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希望双方能够在过去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更多学科与领域的合作。邱勇表示,清华与麻省理工学院有很多共同之处。麻省理工学院即将建立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清华大学也建立了苏世民书院,两校也有很多共同的校友与朋友,希望在未来不断深化两校交流与合作。
拉斐尔·莱夫致辞 李派 摄
拉斐尔·莱夫校长表示,麻省理工学院校董执行委员会非常高兴能够来清华大学访问。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的创新生态体系和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未来合作。
当天,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校董执行委员会发展战略圆桌会谈在主楼举行。圆桌会谈由杨斌主持。杨斌和麻省理工学院教务长马丁·施密特(Martin A. Schmidt)在开场辞中分别介绍了双方的出席成员。
杨斌与马丁·施密特作开场介绍 杨艳宾 摄
邱勇以“清华:传承与变革”为题作了主旨发言。邱勇指出,大学是基业常青的机构,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非常重视各自的历史传统,并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变革。他回顾了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历史渊源与密切联系,两校都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成立时间相差50年整。清华于1932年设立的三个工科院系的系主任都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2016年12月,清华授予了拉斐尔·莱夫校长名誉博士学位。邱勇代表学校对拉斐尔·莱夫校长再次回到清华表示诚挚的欢迎。
邱勇作主题发言 李派 摄
邱勇在发言中围绕“传承”与“变革”两个关键词阐释了清华的办学传统和教育理念,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清华的改革举措和重要成果。邱勇表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清华发扬重视师资的优良传统,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全校范围内的准聘长聘制度,吸引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在教育教学方面,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为基础,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理念,并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科学研究方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同时大力推进交叉学科与前沿领域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合作方面,清华大学于2016年发布了学校历史上首个全球战略,在世界范围内推出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促进与国外大学和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学校的声誉与全球影响力。
邱勇表示,三年后清华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麻省理工学院也将迎来160周年校庆,期待双方能够共同探索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可能性。邱勇强调,今年是大学诞生930周年,70年后将迎来大学的千禧之年,希望麻省理工学院与清华大学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迎接大学千禧之年的到来。
拉斐尔·莱夫发言 李派 摄
拉斐尔·莱夫重点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校概况、教学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校企合作情况等。他表示,麻省理工学院培养了为数众多的科学家,包括8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成就卓越的企业家,40%的校友至少已经创办了两家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有着丰富而饱满的企业家精神。目前,麻省理工学院已与全球数百家公司建立了产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影响力遍布全球,这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取得佳绩的重要因素。
拉斐尔·莱夫表示,麻省理工学院与清华大学有很多共同之处。与清华不约而同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目前正在不断推进跨学科研究,拓展国际格局,增强学校多元性。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了解和信任,提升合作交流的层次与水平。
薛其坤发言 李派 摄
薛其坤详细介绍了清华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进展、举措与突破性成果。薛其坤表示,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国际知名企业、著名大学之间都建立了长期而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研发的创新水平。希望在世界范围内与更多的大学在科研、创新创业、技术转移等方面加强合作与联系。相信通过此次圆桌会议的探讨,能够为推动大学的开放与改革提供智慧。
郦金梁发言 李派 摄
郦金梁从全球战略、国际教育、挑战及路径三方面阐述了清华大学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拓展情况。郦金梁表示,2016年,基于对世界快速发展态势、国家改革发展趋势以及学校历史传统与目标定位的分析,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郦金梁说,学校国际化教育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并将其纳入到整体的课程设计中。未来清华要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所全球性大学,为培养负责任的全球领导者而不断努力。
圆桌会谈现场 杨艳宾 摄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双方就未来发展战略、学科设置与调整、人事制度改革、实验室建设、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跨学科研究、招生选拔机制、学生海外学习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双方合影留念 李派 摄
麻省理工学院执委会委员当天还参观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清华科技园和x-lab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并于当晚与清华大学校友创业企业家代表进行了交流。
麻省理工学院执委会委员参观苏世民书院 杨艳宾 摄
编辑:吕婷 审核:清柳 程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清华与MIT:开放 交流 学习,共议未来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校董执行委员会访问清华大学 两校发展战略圆桌会谈同期举行
相关推荐
- 清华大学与河北雄安新区校企改革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 清华大学医学院胡小玉与药学院陈立功课题组合作在《免疫》发文揭示代谢分子肌酸的免疫调节功能
- 抗击疫情 清华产业在行动
- 共同抗“疫” 传递清华公管声音
- 2019届研究生校友年级理事聘任大会举行
- 巴西教育部代表团访问清华大学 中巴气候与能源中心第三期协议签字仪式举行
- 清华大学举办疫情防控期间首场硕士学位论文在线答辩会
- 【主题教育】在清华,我们用更有温度的服务践行初心使命
- 邺架轩沙龙第十四期举行 陈来、干春松共话国学的当代价值
-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英文版发布会暨人工智能国际对话在清华大学举行
- 清华大学举办纪念汪家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暨化工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 【微观清华】清华户外毕业典礼亮点抢先看!
- 清华大学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培训
- 【微观清华】丁晓岚:做时代的追梦人,砥砺前行
- 【身边榜样】吴清玉:中国心脏外科事业的“拓荒者”
- 美术学院教授李鹤:以雕塑作品致敬火神山医院建设者
- 清华大学班团骨干社会实践支队赴云南独龙江乡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 清华大学2019年桑梓研修营开营仪式举行
- 经管学院陆毅教授获得首届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
- “同心战疫,命运与共”全球清华学子在行动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