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天文系举办首期“天问”论坛
清华新闻网11月18日电(学生记者 何思萌 摄影 霍元东 张佳伟 皇甫硕龙)11月15日晚,由清华大学天文系主办的首期“天问”论坛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天体物理学家林潮,清华大学天文系主任毛淑德,生命学院教授朱听,“雨果奖”获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做客论坛,就“系外行星与地外生命”主题展开讨论。
论坛现场
林潮从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的系外天体“奥陌陌”切入,通过分析该天体自身运转及轨道变更过程中提出的“飞船说”“星云说”等设想,论证了太阳系外普遍存在流浪行星及冰彗星,并指出地外生命存在具有可能性。林潮说:“过去三十年的发现,让系外行星从概念走向现实,虽然缺乏直接证据支撑,我们还不能肯定到底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但至少可以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给出有无地外生命的探测结果。”
在访谈环节中,与谈嘉宾就“生命的定义”“镜像生物学”“费米悖论”“科幻与科学的关系”等经典或前沿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林潮坦言,科幻是他开启天文科学研究最初的动力。朱听认为科学与科幻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他也正在撰写一部科幻小说。科幻作家郝景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曾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科研经历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费米悖论”,即“为什么迄今为止外星人还未来到地球?”的讨论中,科学家与科幻小说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朱听认为,宇宙处于一种不断改变的状态,行星的位置轨道的参数都在变动,与此相关的文明想要发生交集属极低概率事件;郝景芳则认为,从生命诞生到文明形成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而宇宙太过广袤,点对点的访问距离甚远,宇宙还太年轻,还没有文明进化到可以轻松完成宇宙航行的程度。
嘉宾分别发表自己看法
在观众提问环节中,来自各院系的同学、在读高中生就“天文研究过程中交叉学科沟通”“地外生命及其行为定义”等问题向嘉宾发问。朱听以个人经历回应交叉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本科读的是工程力学,后转研究生物,至今仍受用于早年学习的物理知识。”郝景芳以自己在天体物理、小说写作、经济分析、儿童教育等多元领域的跨界经历鼓励学子勇于“交叉”,培养跨学科思维。
学生提问
中小学生认真聆听
本次论坛吸引了500余名清华师生、中小学生及天文爱好者参加,3800余人通过网上直播观看了本次论坛,实现了“引导大众了解天文、鼓励青年人研究天文”的初衷。“天问”论坛将持续举办,以期更好地传播天文知识、弘扬科学理念。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 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清华大学天文系举办首期“天问”论坛
相关推荐
- 清华精仪系施路平团队在类脑计算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王希勤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推进清华大学与两国各界交流合作
- 清华曾坚阳研究组三维基因组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
- 陈旭与学生党支部书记视频连线交流
- 首例清华脑起搏器临床植入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 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青年板球友谊赛在清华大学举行
-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艾哈迈德·赛义德访问清华大学
- 亚洲大学联盟校长论坛在港科大举行 林郑月娥发表主旨演讲
-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中国科协常委马林一行赴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开展评估调研
- 生命学院葛亮课题组发文报道蛋白非经典分泌过程关键步骤
- 清华大学“等级制学业评价体系”培训工作会召开
- 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颁奖典礼暨三创对接会举行
- 研工部举办2019年秋季学期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
- 美光科技总裁桑杰·梅赫罗特拉访问清华并发表演讲
- 同舟共济度时艰 众志成城战疫情 清华大学致广大师生员工的一封信
- 清华大学与菏泽市签署干部交流和人才引进协议
- 化学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组在环带烃类化合物的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荣获“国际标准化组织卓越奖”
- 清华大学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全校集中主题团日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