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而行 功存教育——多元化筹资回顾与探索”中国高校基金会发展论坛在清华举行
清华新闻网11月7日电 11月3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主楼接待厅举办“同道而行 功存教育——多元化筹资回顾与探索”中国高校基金会发展论坛。本届论坛主题得到了业内同行与国内高校的热情响应,有近百所高校的百余名业内同行积极参与。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在论坛上致辞,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通过视频发来致辞。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一级巡视员李波、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中原为论坛致辞,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成梁、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晓东、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论坛现场
2019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迈入第25年,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基金会,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大地,不断探索、改革与创新,见证了中国高校基金会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和教育部对高校基金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提升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共同努力探索并建立适应新时代中国大学基金会的多元化筹资模式,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特举办此次论坛。
王希勤致辞
王希勤表示,在高等教育办学实践中,教育基金会承担着拓宽大学资金渠道,改善大学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重任,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已经成为面向社会筹资和补充教育经费的重要平台。25年来,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的实践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仍有广阔的进步空间。纵观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还是大学自身的高品质综合发展,都离不开充分且可持续的财务资源供给。捐赠基金规模是否可观,供给能力是否强大,已经成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必要条件之一。希望在新的时期,高校基金会团队能够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在各个高校和全社会的支持下迎难而上,向世界一流大学基金会和筹资团队看齐。
杨斌视频致辞
杨斌通过视频代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向国家各级主管部门以及一向关心支持基金会发展的校友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校基金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高校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重大课题。站在下一个25年的起点上,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任重道远,不仅肩负着有力支持学校在新百年征程中打造“双一流”的重任,也肩负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责任。他希望教育基金会团队能够赓续光荣,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的团队,也希望高校基金会同仁们能够继续支持、鞭策和指导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波致辞
李波提到,随着近年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高校基金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论坛的举办为大家提供了广泛交流、深入研讨的平台。民政部作为负责慈善工作的主管部门,将一如既往地为基金会、慈善组织、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彭建梅致辞
彭建梅认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走过的25年,也是中国高校基金会取得显著成就、事业蓬勃发展的25年。作为中国公益慈善界的一股重要力量,高校基金会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推动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中原致辞
张中原指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清华自身的声望与影响,也离不开基金会科学的发展规划、完善的统筹融资体系、规范的内部管理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希望各高校基金会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资新模式,聚集各方之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服务大学、特别是为推进“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成梁作主旨发言
成梁概括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高校基金会关系的发展历程。他说,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希望能够与各高校基金会彼此信任、共同发展,让高校基金会的大船行稳致远。
李宇宁作主旨发言
李宇宁分享了他对“多元化筹资”的理解与思考。他认为,在原先慈善基金会和老一代华人华侨企业家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校友与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拓展了筹资对象的领域。筹资渠道除传统的校友群体外,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也逐渐成为新趋势。
张晓东作主旨发言
张晓东提出,基金会应该汲取高校的气质、属性、社会美誉度等要素,将其转化为社会的关注、捐赠人的意愿和校友的认同,呈现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公益组织形象,使之成为高校基金会的特色。
袁桅作主旨发言
袁桅首先总结了新时期高校筹款工作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顶尖大学筹资能力屡创新高,并与排名呈现出高度正相关,而国内慈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基金会也肩负起支持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新任务,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举全校之力开展筹资工作”圆桌论坛
随后,在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主持的圆桌论坛上,参加讨论的高校基金会代表和院系代表分享了关于“如何举全校之力开展筹资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高校基金会多元化筹资回顾探索”圆桌论坛
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劲松主持的“高校基金会多元化筹资回顾探索”圆桌论坛上,参加讨论的高校基金会代表分别从筹资和项目管理的角度介绍了筹款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
最后,袁桅感谢所有参会嘉宾的精彩发言和积极参与。她希望大家能够凝心聚力,在充实的交流研讨中收获新感悟,开拓新思路,积蓄新力量,共同推动中国高校基金会事业蓬勃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
供稿:教育基金会
编辑:李华山 李晨晖
审核:周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道而行 功存教育——多元化筹资回顾与探索”中国高校基金会发展论坛在清华举行
相关推荐
-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做客“水木之窗,对话大使”活动
- 1975级毕业4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 2019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峰会召开
- 王孙禺教授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特别致谢奖章
- 清华大学技术物理研究所六十周年庆祝大会暨核燃料专业发展研讨会举行
- 【主题教育】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清华大学教职工标兵党支部创建之路
- 清华大学与南加州大学签订“数据传播”双硕士学位项目合作协议
- 2019年山西省政协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清华举行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教授做客巅峰对话
- 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
- 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召开
- 【快讯】2018-2019学年度清华大学马约翰杯校园马拉松赛开跑
- 姜胜耀会见中国文化大学校长徐兴庆一行
- 校长邱勇2019年新年晚会致辞: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
- 爱丁堡大学樊文飞院士受聘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
- 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核心律章”2019年首场宣讲报告会举行
- 校研究生会原创作品《清华零点后》荣获“感动·毕业季”微视频大赛特等奖
- 丘成桐院士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在清华大学启动
- 【线上集中主题团日】副校长杨斌参加机械70与机械82团支部联合主题团日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