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大篷车课堂”出征北极圈和北冰洋
清华新闻网8月19日电(通讯员 洪雁)8月19日上午,24名清华学生和学者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大篷车课堂”启程仪式。今年的“大篷车课堂”将远征北极圈和北冰洋,在未来的20天,他们将在新闻学院教授李希光的带领下,从地球最北边的永久冻土古城雅库茨克启航,沿俄罗斯最大的河流勒拿河一路深入北极圈,考察勒拿河的北冰洋入海口。
大篷车全体队员合影
在北极圈内,清华师生将考察三个人类居住点:日甘斯克、库苏尔、提柯希以及只有一户人家的小渔村纳塔拉,师生们将在河道冰封前踏上这片冻土“王国”,沿途采访、读书、讨论和写作。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分别来自新雅书院、经管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美术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工系、机械系、生命学院和新闻学院等多个院系。
“大篷车课堂”是清华大学暑期学期选修课,也是清华大学首批“挑战性课程”。自1999年以来,“大篷车课堂”每年带领20多名学生在亚洲边地进行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等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调研。“大篷车课堂”被公认为清华大学最“苦”的课程之一:作业量大、野外实践多、课堂要求严、教师点评“严”。
过去的20年中,“大篷车课堂”共计出征20余次,有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了该课程。李希光主讲的“大篷车课堂”带领学生去西伯利亚寒地上课,其中包括贝加尔湖、图瓦草原、阿尔泰山、勘察加半岛和库页岛等。
“大篷车课堂’开设20年来,更多的是‘走向塞外漠北和西伯利亚的草原丝绸之路’‘走向西域和藏区的佛教丝绸之路’,其中包括沙漠路线、草原路线、海上路线、游牧路线、佛教路线、藏传佛教路线等。”李希光说。
李希光为大篷车课堂师生进行行前培训
“在船上,除了结合沿线考察实际作读书报告,我要求学生每天要写考察笔记和日记。每天日记不少于600字,合计日记字数不少于12000字;20天后,根据个人的专业或兴趣,提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有研究主题的调研报告。”李希光说。他为今年选修“大篷车课堂”的学生提前发放了20本有关西伯利亚的英文典籍,要求同学们在登船前读完。
“我非常欣赏‘大篷车课堂’主张去看‘不被大众熟知的地区’的做法。”地球系统科学系2017级博士生金梦说,“我希望能在考察船上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如果不是行李还没收拾好,我现在就想出发!”
“大篷车课堂”是一次师生共同的探索之旅,通过在亚洲边地旅行、阅读并记录其风土人情鼓励同学们进行跨文化对话,用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慢新闻”写作教学。“大篷车课堂”曾获得大学生社会实践金奖,2017年团中央对其给予特别表彰,2018年被评为“清华大学挑战性学习课程”。
供稿:新闻学院
编辑:李晨晖
审核:赵姝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清华大学“大篷车课堂”出征北极圈和北冰洋
相关推荐
- 清华大学林泰教授荣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
- 清华学生超算团队获得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SC18)总冠军
- 清华大学化工系戈钧副教授入党发展会举行
- 陈旭调研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双清苑分园
- 【迎新组图】2019级研究生新生雨中报到清华园
- 清华大学第二批标杆课程评选揭晓 10门本科生课程入选
- 鹏城实验室联合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开展水下敏捷机器人协同作业平台首次海试
- 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
- 研工部举办研究生骨干研修班成立十周年研讨会
- 慕课携手“开源硬件” 云端开启“真刀真枪”实验
- 陈旭参加地学系教授付昊桓入党发展会
- 医学院张林琦课题组发现广谱抗性艾滋病病毒
- 【身边榜样】程志锐:扎根基层,服务师生
- 国际处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会暨与航博171支部举行联合党日活动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团队赴埃塞俄比亚开展科创交流实践
- 陈旭参加人文8党支部“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
- 第一届全国残疾人体育学术交流会暨冬残奥项目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 清华大学与日本东北大学在线召开项目合作年度管委会会议
- LHCb实验发现新的五夸克态,清华工物系团队作出重要贡献
- 【微观清华】祝贺!王小云、邵峰教授获颁未来科学大奖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