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年】尤政做客校研究生会“学风大讨论”微沙龙
清华新闻网4月22日电(通讯员 詹斌慧 刘东 李羽娴)4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应邀做客校研究生会“学风大讨论”微沙龙活动,与来自12个院系的15名同学,就科学研究的三个境界、三个底线,开展学风建设的意义等话题与同学们展开讨论。
尤政从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出发,阐述了科学研究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科研要站高望远,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目标;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要不计名利、艰苦奋斗;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科学研究的成果会在努力奋斗中顺其自然产生。“在学生阶段,同学们应当有面对挫折的信念,有直面失败的勇气。”尤政特别谈到,“学生阶段的试错成本比较低,同学们要在不断试错中提升抵御失败的能力。”
尤政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詹斌慧 摄
尤政表示,做科研要遵守“三条底线”:第一,要实事求是,做研究一定要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不能给人以误解,弄虚作假也许在短期内可能获得蝇头小利,但是对社会、对科学的危害非常大;第二,要尊重别人的成果,即使是导师和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和提携;第三,要诚实,不能伪造、篡改或剽窃,“引用而不说明”就触犯了诚实的底线。
针对为什么要进行学风建设的问题,尤政谈到,加强学风建设是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创新”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关键因素,而创新与学风密切相关。
尤政与参加讨论的同学们合影 詹斌慧 摄
此外,参与讨论的同学结合各自的专业学习经历进行分享。生命学院2017级博士生尹丽认为,身边的学习环境会直接影响学术态度,清华的学术道德课程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让她对于文章署名等问题保持更加慎重和理性的态度。社科学院2017级博士生杨圆圆基于自身专业特点,对于学术成果的评价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不同于理工科对可重复性的强调,社会学研究更注重事物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也更应该看重学术思想本身的价值。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万宁宁
审核:周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风建设年】尤政做客校研究生会“学风大讨论”微沙龙
相关推荐
- 【组图】图像n次方——2018美院教师作品展
- 医学院刘静课题组首次提出轻量化液态金属物质概念
-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清华“领雁工程”新生党支书专项培养计划“新雁一期”结业仪式暨“新雁三期”开班仪式举行
- 第一届全国残疾人体育学术交流会暨冬残奥项目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 【校史工作60年】裴兆宏:百年校志编纂是历经十年的浩大工程
- 清华大学首届创新领军工程博士论坛举行
- 清华大学在达沃斯倡议八所著名高校发起“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
- 生命学院张强锋课题组利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单细胞ATAC-seq数据
- 地学系张强与环境学院贺克斌研究组发文揭示减排和气象条件变化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
- 【微观清华】清华特奖吴蔚:从废弃物料到国际大奖,青年雕塑艺术家的坚守
- 美院教授李鹤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总结会上受到表彰
- 清华学生代表参与第68届联合国公益组织大会
- 学术交流“不断线”清华大学首期“云上博论”成功举办
- 第一期在京高校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暨清华大学民主党派骨干研修班举办
- 化工系工业酶催化团队研发出可长周期运行的气相反应用酶催化剂
- 【2019·毕业季】费舒波:因为清华,遇见新的自己
- 卓越集团李华、恒力集团陈建华捐资支持清华大学建设
- 【身边榜样】郑艺:用艺术焕发生命的华彩
- 【在线教学进行时】师生同“芯” 教学相长 微纳电子系第一周在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