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戚益军研究组报道叶绿体逆行信号调控拟南芥microRNA生成的重要机制
清华新闻网12月29日电 12月2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戚益军研究组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叶绿体到细胞核逆行信号调控拟南芥microRNA生成”(Chloroplast-to-Nucleus Signaling Regulates MicroRNA Biogene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叶绿体逆行信号可以调控拟南芥microRNA(miRNA)的生成,并揭示了该调控机制在拟南芥耐热性获得方面的重要作用。
叶绿体逆行信号通路调控核内miRNA生成
miRNA是一类长约21个核苷酸的内源小RNA,它们从其前体(primary miRNA, pri-miRNA)在细胞核内被Dicer-like 1 (DCL1)加工产生,与效应蛋白Argonaute1结合后通过切割靶标mRNA或抑制翻译等方式调节基因表达。叶绿体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它不仅是光合作用的中心,而且是植物感受内源和外界环境刺激的感受器之一。叶绿体可以利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通过逆行信号通路将环境刺激传递至细胞核,调控核内基因表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正向遗传筛选获得到了一个严重影响miRNA产生的突变体CUE1。CUE1是一个定位于叶绿体内膜的转运蛋白,它可以将化合物PEP转运至叶绿体内并通过Shikimate 通路代谢产生三种芳香族氨基酸 (Tyr, Phe, and Trp)。遗传学分析表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中的Tyr,而不是Phe和Trp,为miRNA的积累所必需。进一步分析发现,Tyr通过生成下游代谢产物维生素E调控miRNA生成。
戚益军研究组随后深入研究了维生素E调控miRNA生成的作用机制,发现维生素E可通过叶绿体逆行信号分子PAP,抑制核内RNA外切酶XRN2的活性,使得pri-miRNA 免于降解,从而促进miRNA的生成。此外,该研究还发现miRNA通路的逆行信号调控模式对于拟南芥热胁迫下耐热性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叶绿体逆行信号通路可调控细胞核内miRNA的生成,这对理解叶绿体逆行信号通路和miRNA通路的调控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方晓峰和博士生赵高展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戚益军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提供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developmental-cell/fulltext/S1534-5807(18)31030-X
供稿:生命学院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生命学院戚益军研究组报道叶绿体逆行信号调控拟南芥microRNA生成的重要机制
相关推荐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常务副校长、教务长保罗·阿里维萨托访问清华
- 清华联合上交大等五校发起春霖行动 2884名贫困地区高三学生将获帮扶
- 【线上集中主题团日】副校长彭刚参加土木93团支部主题团日
- 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同上一堂课
- 清华师生纪念王步高先生逝世两周年
- 化学系焦丽颖课题组和微电子所任天令课题组合作提出二维电子器件集成新策略
- 【快讯】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举行
- 【迎新视频】劳伦斯:从牛津到清华
- 清华大学化工系承办和参加第九届化学工程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研讨会
- 【校庆组图】校友回家:有一种美好的相遇,叫久别重逢
- 李学勤出土文献研究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 清华大学举行2019校机关离退休同志新春茶话会
- 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8年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
- 清华锦屏地下实验室代表受邀出席第14次全球研究基础设施共享高官会议并作报告
- 研工部举办研究生骨干研修班成立十周年研讨会
- 【微观清华】怀念百岁学长熊知行:其人若春风冬日
- 清华在印尼联合主办“天地人和可持续发展论坛”
- 【人物】李骏:驰骋在智能汽车科技创新的广阔征途中
- 【身边榜样】吴羚靖:不畏惧,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 【主题教育】中央第一指导组调研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主题教育工作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