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工程文化素质教育高级研讨会在清华召开
清华新闻网12月4日电(学生通讯员 温馨)11月24-25日,第四届工程文化素质教育高级研讨会在李兆基科技大楼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畅谈当前新时期新工科培养中工程文化素养教育的使命与前景。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教务处联合举办。
王义遒发言 高党寻 摄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王义遒教授通过回顾北京大学工科建设史,解析了理工两种亚文化及其融合的问题与途径。他表示,理科和工科需要协同创新,两种亚文化需要相融,这既是大学建设的需要,也是当下新科技经济发展的需求。
梁延德发言 高党寻 摄
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梁延德教授分析了当前工程训练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他表示,工程文化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工程思维是面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是工程师的必备素质。创造思维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思辨和发展的责任。当前工程训练教学需要文化育人,尤其不能忽视人文底蕴。
孙康宁发言 高党寻 摄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康宁探讨了新工科形势下工程文化的任务与使命。他说,要以新工科为抓手,要建设具有创新性、挑战性和高阶性的工程基础课,培养学生跨界融合的能力,同时也需要重视立德树人、培养正确价值观,尤其要将“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工程教育之中。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张伟刚教授认为,工程素养可分作三个部分:工程知识,工程技能和工程思维方法,这一切离不开工匠精神。
会议现场 高党寻 摄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唐帼丽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探讨了工科大学教师的精神世界与文化情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鲍鸥在发言中对工程教育中的“苏联模式”进行了思考。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李建深探讨了三维空间扫描技术在人文研究与教育中的运用。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游战洪副教授介绍了弩机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弩机复原过程中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表示,我国现存的工业训练体系如果与人文学科进行深入的融合,将既有利于为工业训练注入人文内涵,也为人文教育开拓一块新的领域。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理工大学中基于人才培养的人文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工程素养教育模式以及其他工程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讨论。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四届工程文化素质教育高级研讨会在清华召开
相关推荐
-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访问清华
- 延揽顶尖人才 打造一流师资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聘任仪式举行
- 新文明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清华举行 国内外专家共话城市可持续发展议题
- 迈克尔·霍夫曼名誉教授聘任仪式暨报告会在清华环境学院举行
- 清华大学第十届博士后创新讲坛举行
- 蔡奇检查调研清华疫情防控工作,强调把师生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 德国汉诺威大学外事副校长冯·哈伦访问清华
- 【微观清华】国庆倒计时10天|法条的字里行间都是爱你
- 制造日本行 腾飞中国梦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制造之梦”支队赴日实践
- 【清华如期开课第一日】视频特写|我们在家中这样上课!
- 清华大学2019年度学校领导班子和成员述职测评会举行
- 【微观清华】王宏伟:薪火相传 圆梦未来 ——我的回归之路
- “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清华大学开幕
- 56人成功入选第一批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
- 材料学院朱静课题组和物理系段文晖课题组及薛其坤课题组在超导氧化物铋锶钙铜氧研究中取得进展
- 云智慧捐赠清华大学暨软件学院智能运维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举行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师圆满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务
- 【迎新组图】2019级研究生新生雨中报到清华园
- 疫情防控 公管人在行动
- 奔跑在更加自信、开放的清华园 2018-2019学年度清华大学马约翰杯校园马拉松赛火热开赛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