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20周年】张辉:点燃一颗颗火种
张辉,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波音公司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安全方向负责人。牵头制定中国在安全领域通过的第一个国际标准ISO22325。2017年牵头建立清华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全球公共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再添安全的理念和愿景。
严谨治学 永推维新
工物系馆有一间屋子的门总是敞开着,透出的阳光倾泻在走廊的地面上,从屋里时而传出爽朗的笑声。对于张辉老师课题组的学生来说,这是最温暖的存在。
“我真的很好奇张辉每天早晨几点来到办公室。”课题组学生说,“我一般八点来到实验室,但老师每次都在。”为了找出答案,学生提前到七点半,却意外发现老师已经在忙碌了,原来张辉每天七点就会到实验室。张辉一直坚持“马不扬鞭自奋蹄”的理念,将学生当作成熟独立的个体,给与广阔的探索空间,而自己则是以身作则、兢兢业业。
张辉为学生答疑解惑
不仅如此,张辉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张辉会给读研的学生们安排实习与出差调研,参与科研项目、承办学术会议等。更让学生钦佩的是,他在学问上一丝不苟,认真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开题、答辩要演练数次。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不能在严谨的科学上出现半点纰漏,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在科研中,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张辉总会“招呼”到办公室,在办公室的黑板上讲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张辉总是带着笑容,即使是讨论学术这样严肃的事情,也没有丝毫的枯燥之感。
集体组会和团体研讨
张辉时常叮嘱学生,要多读多看,但做学问思维也要活,要追求创新。张辉常和学生们一起读一本“好书”,在组会上安排学生分别展示书的一部分,以期整个课题组都能理解精华内容,而张辉自己却是把书来来回回翻好几遍,引导学生交流探讨。
学识渊博 因材施教
张辉主讲的“灾害流体动力学”和“灾害模拟与仿真”课程,不仅本专业学生都会去听,也常有不同院系的学生参与。课程中的国内外时事热点和经典生动的例子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每每听到张辉在安全方面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并由此对国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学生们常会由衷感慨“原来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啊”。对于同学们的疑问,张辉都会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讲起,不仅有公式的推导,还有形象的简笔画、诙谐贴切的生活现象比喻等辅助,一遍不懂就再说一遍,丝毫不会不耐烦。
张辉正在授课
张辉经常会把有价值的信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张辉会将学术动态分享朋友圈,也会和学生在评论区讨论。假期空闲时,课题组师兄们想了解老师都关注哪些研究领域,于是统计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5日张辉的朋友圈,共计283条,平均1.6条/天,其中涉及前沿科技动态141条、公共安全事件46条、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等96条。
不仅如此,张辉还时常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到清华做讲座,借此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了解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向,触类旁通地启发学生的思路,对提高学生科研水平有很大帮助。张辉常说,不能只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或只听一家之言,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促进更大的进步。
张辉培养每个学生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有自己的考量,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在今年6月的良师益友分享会上,张辉对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说,要有自己最擅长的地方,比如说实验方面或是模拟仿真等等,而且要一专多长,这样才能做到无可替代。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关爱在细微,沉稳露心口。张辉更像是苏格拉底口中的那株低垂的麦穗,饱满而谦虚。去年临近期末,课题组一位学生的祖母遭遇变故,细心的张辉及时发现了学生的思想波动,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他,宽慰的语言和恳切的鼓励让其重整旗鼓,并在期末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学生眼中,张辉是亦师亦友的“慈父”。国际会议上,学生汇报完后,张辉会带头鼓掌,给他们打气;经常通过邮箱、微信等方式联系在海外交流的学生,询问生活、科研是否顺利。在国外出差时,也会顺道看望学生,交流日常生活的感受。出差途中,他会亲自帮学生把头顶上面机舱的灯打开,还会给晕车的学生带晚餐。有学生在异国他乡做报告前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张辉会在夜晚十点去给学生买药,过了半小时气喘吁吁地回来,笑着把药递给学生,还耐心地讲解如何服用。
现在,张辉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在全国各地的知名高校从事安全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也有许多学生成为国际组织、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骨干青年。清晨便敞开门的办公室总是有国内外学者、毕业学生前来交流探望。教育不是灌满一个个水桶,而是点燃一颗颗火种,这正是张辉老师育人理念的真实写照。
做人、做事、做学问,张辉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学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良师良言】
“细节的完美决定事情的成功。”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才能把事情干好。”
【良师故事】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张辉的“德行”都令人钦佩。张辉看重“信”,正如人无信不立,张辉工作繁忙,经常出差,但却从不失约,即使上一刻还在出差回来的路上,到了与学生约定见面交流的时间,也会准时到达,即使风尘仆仆依旧笑容满面。在科研上,张辉严格要求我们,时常告诫我们在科研中要坚持创新,在学术上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每一节课堂上,张辉都会精心准备讲义,在上课的过程中积极和我们交流,为我们答疑解惑,时刻教导我们一定要多思考。
——学生马笑雪
张辉是不管在办公室,还是在机场,抑或是在国外出差,他都会耐心地帮学生修改论文,来来回回修改很多遍,批注出各处错误。参加会议之前,张辉一定会让学生先试讲,提出很多建议并且教学生幻灯片怎么做、怎么讲,遇到同行提出的问题又该如何回答。他还会给学生耐心地讲解课题,得知学生实验上遇到困难后,会及时地给学生讲解问题所在,画出实验原理图,并详细解释设备工作原理,帮学生设计解决方案。学生如果是在外地做实验,他也会及时通过电话给学生讲解。
——学生洪邦兆
(清华新闻网11月29日电)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宋亮 宁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良师益友20周年】张辉:点燃一颗颗火种
- 上一篇:2018清华大学人才发展论坛举行
- 下一篇:清华控股召开党建工作会议
相关推荐
- 【向祖国告白】美术学院教授马赛:深深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 2019清华文创论坛聚焦文创发展与人类新文明
- 清华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 清华大学千余名师生参加“第一次”大型无偿献血专场 献血人次与总量再创北京市新高
- 【良师益友20周年】李小梅:成为学生的榜样
- 【线上集中主题团日】副校长吉俊民参加美819团支部主题团日
- 【主题教育】国际处赴同方威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调研活动
- “清华三农讲坛”举行第二十三讲 第七届“农村调查研究奖”揭晓
- 清华大学-伦敦商学院金融硕士双学位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 清华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共同主办第七届“麦道学院年度高峰论坛” 签署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宣言
- 清华大学首届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新春交流会举行
- 【专家说】对“慕课+雨课堂直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 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多位教师获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
- 【在线教育风采】邓国胜:通过慕课传播前沿知识
- 教育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全国高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
-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清华大学高精尖中心和北京实验室
- 陈旭参加环境学院张大奕入党发展会
- 2018年清华大学思源及思源骨干计划实践总结会暨导师团启动仪式举行
- 习近平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 期待同学们为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作为
- 清华大学2019年度学校领导班子和成员述职测评会举行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