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见万千精彩——我校博物馆2019年系列展览回望
佩戴高贵华丽王冠的国王和细长项圈的王后神态庄严、服饰精美;武士右手持矛、左手拿盾,全身披挂威风凛凛;非洲豹身姿矫健、毛发细密……无论是人像、动物雕像,还是生活用品、祭祀器物都造型完美、栩栩如生。这是我校博物馆“走近‘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与地区”系列展的最新一期展览,名为“2019尼日利亚、贝宁和喀麦隆铜雕艺术同济大学特展”。“非洲铜雕想象丰富,造型夸张,极富艺术表现力,让观者大饱眼福!同济大学博物馆真是深藏在同济校园中的一处宝藏!”一位外校慕名前来的参观者边看边说。
同济大学博物馆经过四年的建设,近年来已经形成了弘扬传统文化系列、传承非遗文化系列、认识“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和地区系列、走近大师系列、同济人风采系列和国家艺术基金系列等六个展览系列。
2019年,我校博物馆在继续开展博物馆的永久性基本陈列——“中国建筑和建筑文化展示厅”“中国园林与传统艺术展示厅”和 “中国古代机械复原模型展示厅”的建设和开放过程中,同时引进和与其他单位共同主办了十七个展览,数量名列全国高校博物馆前列。
与非洲铜雕同期展出的“欧洲瓷器三百年展——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瓷器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则通过欧洲瓷器这一艺术载体,陈列华侨收藏家的200来件珍贵藏品,通过瓷器出口与传播、模仿与消化、创新与发展三部分的系统介绍,讲述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瓷器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展览都受到了众多参观者关注。
除非洲铜雕外,“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和地区系列展览中的“镜观自在——一带一路上的铜镜艺术展”,展出了从汉代到元代的112面铜镜,汇聚了不同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见证,将中国优秀传统匠人所展现的文化艺术传承融入高校。
“大风起兮——中国汉画艺术展”是传统文化系列展中很受观众欢迎的一个展览。展览以复原徐州汉画像石陵墓为主,共展出40余件展品,主要表现的是迎宾宴饮、男耕女织、乐舞百戏、出舆入辇、历史故事等,向公众解读汉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诠释两汉文化的灵魂。
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系列的两个展览,“同济大学第七期、第八期非遗研培——金属锻制技艺·手工制纸技艺作品成果展”“同济大学第九期非遗研培——玉石雕刻技艺作品成果展”,紧密结合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科教育实际,展出了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三个研修班学员的数百件创意作品,反映了学员通过高校提供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支持,在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等方面的收获,以及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为民族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所做的努力。
还有展示同济人风采的“同行南极 济遇传奇——同济人在南极专题展”,通过70余幅展板、240余张图片、47件(套)实物,回顾了中国南极科考三十五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展示了同济人为南极科考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图片展”“圆梦世纪工程 唱响同济桥歌——同济人与港珠澳大桥建设专题展”“中国传统石雕工艺美术作品巡展”“引绳敷墨——丝绸之路陕西段建筑艺术展”“白族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巡展”“同济人风采系列展览——李兴武、吴刚书画作品展”……作为助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博物馆一直坚持挖掘各类展览中的育人元素。一次次精选布置的展览开幕消息一经发布,即吸引校内外观众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观众爱逛校博物馆,既扩大了自己的艺术眼界,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博物馆不仅已成为我校学生非常重要的“第二课堂”,而且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和中新社等多个重要媒体对部分展览进行了报道。据统计,我校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已近4万人次。
“今天专程来拜访贵馆,真的不虚此行,展览非常精彩,展品也很精致,足足看了三个多小时。一个高校的博物馆能办出这样的水平,实在是应该点个大大的赞!”“感谢组织者广博的眼界、精心的布展,让我们大饱眼福、受益匪浅。”“同济博物馆的展览总能为我们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不愧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博物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了校内外观众一句句由衷的赞语与期待。(陈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一馆见万千精彩——我校博物馆2019年系列展览回望
相关推荐
- 左为团队与陈香美、蔡广研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为肾脏再生医学疗法带来希望
- 2位同济学子获第八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
- 专家齐聚同济探讨城市应急管理与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 【第一财经】简历投递、面试全部线上完成,就业或将从此有了新的变化
-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八支部和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支部分别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
- 融育才与育人 汇思政于课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建设纪实
- 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
- 同济、清华学者在BMJ子刊发论文,介绍方舱医院及城市应急管理经验
- 同济大学综合改革与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总结研讨会召开
- 我校Jarmo Suominen教授荣获2020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 同济大学抗疫物资捐往意大利合作伙伴高校
- 新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一书亮相上海书展,图书分享会举行
- 同济大学附属医院6位医务青年分获“银蛇奖”及提名奖
- 77.3米深,同济大学助力国内最深基坑建设
- 同济大学戈宝学教授团队发现新的结核病易感基因
- 校领导赴新疆拜访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看望慰问我校学生家庭和援疆教师
- 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揭牌成立
-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9年京沪高校学工部长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
-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3名教师出征我国第36次南极科考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