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弥团队在《自然-可持续发展》上发表论文,研究发现网约车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影响尚不显著
近日,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刁弥教授在著名期刊Nature(《自然》)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续发展》)上发表论文“Impacts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ies on Urban Mobility”。根据数据科学公司Altmetric统计,该论文目前的网上关注度在同期发表的超过31万篇学术论文中排名前千分之四,在同期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上的52篇文章中排名第5。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在目前两种最主要的城市交通方式中,公共交通缺乏灵活性和良好的出行体验,而私家车则效率低下,并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等负外部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在共享经济概念基础上的网约车(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ies)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交通方式,并在世界各地很多城市中流行。网约车利用网上平台根据实时信息提供按需乘车服务,从而提高效率和灵活性。许多研究人员使用数学模型估算并证明了按需共享交通(On-demand shared mobility)在改善城市交通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因此,网约车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改变当前城市交通困境的一种革命性方式,可以解决公共交通和私家车所面临的挑战,实现更高的效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尽管按需共享出行在理论上的益处明显,但就网约车在城市交通中所起的实际作用仍存在激烈辩论,网约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尚不清晰。现有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结论,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何时、何地以及用什么方法收集研究数据。为了弥合这一差距,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在美国大都市区水准上,包括城市交通趋势、社会经济变化和网约车运营情况在内的面板数据集,系统研究了网约车如何在道路拥堵程度、公共交通载客量和私家车拥有量这三个维度上,改变了美国的城市交通状况。
该研究发现,网约车对私家车拥有量的平均影响不显著,但可以使公共交通较发达的大都市区的私家车拥有量减少1%左右。同时,网约车是公共交通的净替代,导致公共交通载客量显著下降8.9%。与网约车可以通过促进大规模的车辆共享来减少道路拥堵的愿景相反,网约车的出现实际上延长了道路拥堵时间4.5%,并加重了道路拥堵程度0.9%。研究人员认为,网约车、私家车、公共交通和其他出行方式之间的互相转变可以解释网约车进入市场后道路交通的增长。基于来自美国多个城市的调查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大约有一半的网约车出行由原有的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转化而来,或者是原本不存在的出行。同时,网约车的空驶率仍然较高,因此即便网约车取代了一些私家车出行,其在路上行驶的里程也超过了被替代的私家车行驶里程。
尽管先前基于数学模型的研究表明,按需共享出行可能为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该研究指出,将这种理论收益转化为实际成果要复杂得多。各种心理、文化、社会经济和建成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个人出行决定的复杂性,可能带来这种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探索。尽管通过推广大规模共享出行提供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是网约车的理想,但基于美国数据的研究表明,网约车自亮相以来,加剧了城市交通方面的挑战。
刁弥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赵锦华教授为通讯作者,另一位合作者孔卉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汉弗莱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该文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0-00678-z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刁弥团队在《自然-可持续发展》上发表论文,研究发现网约车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影响尚不显著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出版,首印10万册赠送湖北和上海市民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③∣以组织建设为根本,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改革开放史
- 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从设计管理到情感体验……以“格·外”与“空[ ]格”为主题的2020设计创意学院毕业作品展开展
- 同济大学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续签党建共建协议
- 同济大学5项科技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 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门委员会2021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
- “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济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成果展暨第二届国际学生摄影大赛”开幕
- 我校硕士生签署沪高校首份2021届毕业生就业协议,选择回家乡武汉,投身为抗疫作出贡献的国企
- 同济大学各巡回指导组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指导工作
- 章明、张姿共同主持设计的“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项目首获罗莎?芭芭拉国际景观奖
- 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足球赛第三轮赛事举行 同济男子校园组小组出线
- 我校通过教育部“节约型校园节能综合改造”项目验收
- 附属同济医院程黎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ACS Nano,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新策略
- 同济大学与长江大学举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合作签约仪式
-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9年京沪高校学工部长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 “三全育人”进行时? | 建设美丽平安校园,基建处助力推进“三全育人”
- 我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掌上智村”团队携乡村产业振兴案例库走进云龙,助力当地产业振兴
- “‘时代基石 国之重器’材料文化”主题活动在校图书馆开幕
- 由同济牵头的“干细胞与转化”被纳入Ⅳ类高峰学科建设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