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我们要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铭记光辉历史,砥砺强国之志,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和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面对当前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高校要胸怀全局、直面挑战,时刻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要加强“四史”学习,宣传好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开展好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报国情怀和奋勇前进的力量。要沉着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倍加珍惜难得的和平发展机会,增强新时代科教报国的使命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永攀科学高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陈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述,并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切实将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在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迈进的征程中,在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但与70年前志愿军将士面对的强大而凶狠作战对手和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相比,我们的困难和挑战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保持锐意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英勇顽强,积极守正创新、奋勇向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把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武装部副部长徐汉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巨大贡献,深刻阐述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总书记强调,要铭记伟大胜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必将战胜强权,郑重宣誓了捍卫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立场和决心。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令人备受鼓舞。中国只有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坚守世界和平,才能维护世界公平正义。
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发了她内心深深的共鸣。作为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女儿,她从小在听着父亲讲述保家卫国的战斗故事中长大。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不让中国人民遭受侵略者侮辱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都让她深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新生院济美学堂2020级本科生任成铂表示,他的太姥姥和太姥爷曾经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中的一员,他们两位更是在这次战争中相识相爱的。从小到大,他耳边听过最多的战斗故事就是抗美援朝。如今的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更应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退伍大学生余洋表示,回顾历史,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我们要向志愿军英烈们致敬。国家安全和繁荣发展的背后是默默为人民负重前行的英雄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凝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自觉练就过硬本领,为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艺术与传媒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史静远表示,自己的太爷爷当年参加了上甘岭战役,他将右手大拇指留在了战场。那是他荣耀的勋章,是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祖国和平与人民幸福慷慨奉献自我的光辉证明。作为同济青年学生,我们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铭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继承、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懈奋斗,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铭哲表示,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70年后的今天,我们新一代青年享受着先辈们创造的和平,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应无比坚定、无比自信。让我们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肩负起时代使命,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超表示,聆听了习总书记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之后,更加深刻体会到这场战争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史册上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生于和平年代,长于和平年代,我们无比幸运。只有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相关推荐
- 同济学子在“上纬杯”全国大学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包揽前三名
-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同济大学2022年教材建设研讨会召开
- “三全育人”进行时? | 建设美丽平安校园,基建处助力推进“三全育人”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影视教育基地”揭牌启动
- 我校工程结构服役性能演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建设计划论证
- “人工智能高中创新实验班”培养项目启动,同济大学积极探索人才贯通式培养新模式
- 学校邀请赵旭东教授举办抗疫网络舒心沙龙
- 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生马明杰获评“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同济大学移动直播栏目《听TA说》开讲“抗战历史书籍读书分享会”
- 我校4项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项
- 我校7项研究成果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数创新高
- 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① |全方位无缝衔接时代,同济大学研究生培养探索交叉融合之路
- 学校党委召开巡察“回头看”情况反馈会
- 同济代表队在2018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佳绩
-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 同济一集体一个人分别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
- “在为居民服务时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本科学子为家乡基层抗 “疫”贡献青春力量
- 保卫处10人荣获2020年同济大学“校园卫士奖”
- 学校召开秋季学期开学干部大会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面向全校研究生讲述“中国道路”,展示我国交通事业的伟大成就和中国?道路的巨大优势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