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⑧|向城市黑臭水体“亮剑”
夏日的福州市仓山区跃进河畔,水清河畅,两岸树木绿意葱茏,步道上市民、游人不少。让很多外地游客想不到的是,几年前,这里竟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河,常年黑臭,气味难闻,蚊蝇鼠蚁随处可见,周边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
昔日臭水沟,变身城市“绿腰带”。这其中凝结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及其团队的科技贡献。在前不久举行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祖信院士领衔的“管网高覆盖率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应用于国内60多个重污染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福州‘治水’工程是示范应用之一。”徐祖信院士告诉记者。
福州市仓山区主要河道水环境改善前后对比
我国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与欧美国家相近,但仍有部分城市河流存在终年黑臭、反复黑臭、雨天黑臭问题,原因何在?
“污染在河里,但污染源在岸上。”徐祖信院士说,“主要是管网问题。排水管网破损、雨水管与污水管混接错接、污水溢流,以至于在如此高的管网覆盖率背景下,截污工程效益不高,污水直排河道造成严重污染。”
“要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让老百姓在绿水青山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管网问题必须解决。”十余年来,徐祖信院士坚持把论文写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践中,带领团队持续深耕城市水环境治理,自主创新研发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管网问题造成雨天黑臭
徐祖信院士介绍,解决管网问题面临三大难点:管网问题检测、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和溢流污染治理。“比如检测,城市排水管网,有地下水渗漏、有施工质量造成的管网破损、有城市发展初期遗留下来的雨水管与污水管混接错接,对于这些问题,传统的检测手段是机器人+摄像头,需要提前报备封路、清理管道中的淤积物、检测时要堵住管道两端等等,不仅工序繁琐耗时长,而且成本很高,每公里高达25万元。”
经过科研攻关,徐祖信团队首次建立了不同来源水质特征表达方法,通过数学模型解析,实现快速识别问题管段、污染物来源和水量来源。“我们的技术,不用封路和清理管道,可以在带水环境下全天候检测,检测成本同比可减少50%,还可以分析不同来源的水量数据。”
排水管网问题数字化识别技术应用
为何要对初期雨水进行控制?原来,主要是为了控制降雨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降雨初期,雨水管道中的‘雨水’所含污染物浓度较高。首先,雨水冲刷路面带来大量污染物;其次,平时沉积在雨水管道底部的污染物受雨水冲刷泛起;此外,部分混接错接在雨水管中的污水也会带来污染物。雨天‘零存整取’,混合后排入河道,造成冲击性污染,难于控制。”
为此,团队研发了管网沉积水力自动冲刷装置,创新强化初期雨水旋流分离技术,解决了管网沉积污染控制难题。“人工维护管网,可能一年1~2次。水力自动冲刷装置,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都能兼顾,哪里容易淤积就设置在哪里,晴天随时能冲走沉积的污染物。”
强化旋流分离技术示范应用
“排水管道溢流,也是河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徐祖信院士介绍,目前城市有两套不同的排水体系,一套是污水管与雨水管分开,另一套只有一根管道,谓之合流。“比如合流排水系统,通常会在水体沿岸增设截留干管,并在末端建污水处理厂。晴天、初雨和小雨,所有污水送到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雨量增加,水流量超过截留干管输送能力,就会出现溢流,污水经溢流井直接进入水体。雨天溢流水质跟国外比,细颗粒物组分更高。”针对这个难点,团队研发了污水溢流控制浓度和调蓄体积定量分析设计方法,创新高浓度纳米曝气净化技术,解决了溢流污染控制难题。
据悉,项目取得授权专利27项,主编和参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11部,解决了近百个城市排水片区、超过1万公里排水管网的污染排放问题,削减排水管网直接入河有机污染物8.86万吨/年。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水污染治理“卡脖子”难题的突破,受惠的并不仅仅是国人。“这是我国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阶段性独特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水污染的共性问题。”徐祖信院士说。
2019年3月,联合国人居署与同济大学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发布《加强河流污染治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报告,徐祖信院士是该报告的第一责任作者。联合国副秘书长迈穆娜·穆赫德·谢里夫对徐祖信院士团队在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改善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赞扬,“中国治理污染河道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范例,希望该报告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决策者了解中国河流污染治理经验,高度重视可持续污水管理以及重污染河流的恢复。”(魏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⑧|向城市黑臭水体“亮剑”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荣获2020年度“产权交易组织金奖”
- 同济大学为新生父母备礼: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 彭婧获“2020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 我校刘儿兀教授担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区块链全球社区联席主席
- 张剑飞校友做客“枫林讲堂”,作《关于湖南省抗疫工作的回顾》主题报告
- 图灵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 同济本科生获“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暨全国邀请赛”特等奖,总分位列第一
- 同济青年教师蒋媛在“首届全国护理院校临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佳绩
- 生态环境部来函感谢同济大学对水专项实施管理的大力支持,肯定徐祖信院士、戴晓虎教授的工作表现
- 医学院结核菌免疫逃逸机制重要研究成果入选健康报社组织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 筑牢疫情防控心理防线
- 我校与广联达共建“智能建造联合研究中心”,教育发展基金同步设立
- 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第八届中国(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大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如何绿色安全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来函感谢同济大学为虎门大桥涡振处置作出的贡献
- 第十届“同声唱响”研究生歌手大赛决赛暨2020届研究生毕业晚会在“云端”圆满举行
- 在为祖国建设奋斗中坚定初心使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进度管控团队学生主题分享报告会侧记
- 同济大学“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交流研讨会举行,推进“课程思政”整体改革
- 同济大学铁道与磁浮科普实践教育基地被认定为“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
- 同济大学2020年新任辅导员入职仪式举行,要求辅导员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 2019年“擎济工程”开班,开启“十二大能力提升专项计划”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