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喂食纳米银 蚕宝宝吐出“抗菌蚕丝”
《科技日报》(2020年2月26日 06版)
科技日报讯 (陈曦 通讯员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学张雷教授团队成功开发出新型蚕丝,使天然蚕丝具备优异抗菌性能,有望在生物医疗领域发挥重要应用价值。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该项成果已发表于权威期刊《美国化学学会可持续化学与工程》。
中国是蚕丝发源地,养蚕缫丝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近年来,蚕丝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点,逐渐在组织工程、伤口敷料、药物缓释、手术缝合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科学家正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由天然蚕丝培育出“改性蚕丝”,以增强蚕丝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抗黄变性等,进一步提高其应用价值。
纳米银具有抗菌能力强、安全性高、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抗菌材料,例如抗菌织物和器械等。天津大学张雷教授团队用一系列不同粒径的纳米银颗粒喂食家蚕,研究纳米银颗粒在家蚕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积累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粒径为50纳米的银颗粒最容易被家蚕摄取和转运,通过肠吸收和淋巴循环进入家蚕体内的量最大,在丝腺和蚕丝中的含量最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通过纳米银喂食改性方法获得的“新型蚕丝”,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并且热稳定性有所增强,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抗菌蚕丝。
“这项研究通过简便的改性方法赋予了天然蚕丝新性质、新功能,提高了其应用价值,也为通过纳米材料获得多功能丝蛋白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张雷教授表示,“我们期待这种抗菌蚕丝能够在生物医疗领域发挥作用。”
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2/26/content_440434.htm?div=-1
(编辑 张华 全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科技日报:喂食纳米银 蚕宝宝吐出“抗菌蚕丝”
相关推荐
- 中国教育报:李武:应时代之需育创新之才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 深圳晚报:天津大学湾区校友角逐创新创业“湾区之星”
- 天津教育报:天津大学集体和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 4月15日校报推介:天津大学做好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工作、记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天大校友 天津大学医学部师生海河医院抗疫侧记、追忆新四军老战士 天津大学校友张西蕾
- 中国报协网:邹瑞阳:“捕捉”癌症的“前科学家”
- 金东寒出席学生校长助理见面会暨培训营开班仪式
- 冯骥才先生获聘“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 南开区政府与天津大学基础教育及卫生健康合作共建座谈会成功举办
- 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培训班(天津)学员赴我校参观学习
- 2月25日校报推介:天大校友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议前线、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天津大学各附属医院鏖战一线纪实、天津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护人员“战地日记”选编
- 中国新闻社:天津大学发布“最强大脑”隧道巡检机器人
- 天津日报:颜晓峰:统筹“两个大局” 防控重大风险
- 科技日报:破解古建人才匮乏难题,答案在学科交叉融合
- 新华社:数字化让传承人技艺“活”起来
- 天津日报:《天大先生谈治学》出版
- 人民日报:教授变“主播” 天津大学打出“云上组合拳”
- 天津日报: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 人民网:人民网2021大学校长论坛举行 2021年度高校优秀校园新闻作品发布
- 天津日报:天大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 经济日报:天津大学:超级电子皮肤“全天候”自愈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