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孙佑海:加快生物安全立法,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光明日报》(2020年2月22日 07版)
作者:孙佑海,系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联合国邮政管理局2月17日发行了与《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合作推出的第27版濒危物种系列邮票。这套邮票展示了包括大锤头鲨、安第斯火烈鸟、达尔马提亚鹈鹕、埃及秃鹰、西藏野驴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多种濒危动物。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生物安全面临的新形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加快研究制定生物安全法,全面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生物安全面临哪些“不安全”
从广义来讲,生物安全法是国家为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生态风险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多年来,我国在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出台了若干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近年来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新型两用生物技术误用、滥用和谬用。以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组编辑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两用生物技术,一方面为人工设计、改造病原体,为人类防病治病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生物制剂和毒素的携带、制造及加工更加便捷,加剧了技术误用、滥用和谬用行为的隐蔽性,对生物安全监管构成重大挑战。
二是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有科研单位的生物实验室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在利用基因操作、人工合成微生物等现代生物技术,使微生物获得毒性、增强耐药性、改变感染途径等实验过程中,一旦不慎,极易导致操作人员感染甚至病毒外泄,造成安全威胁。
三是国家重要遗传资源和基因数据流失。个别国外制药企业以临床试验名义收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用于进行与药物临床试验无关的商业开发活动;在国际合作中,特别是在国际期刊发表以国人基因样本为数据支撑的学术论文,威胁国家生物安全和基因数据安全。
四是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缺乏有效核查机制的现状下,部分国家以增强反生物恐怖和应对传染病能力建设为名强化生物战略部署。对因生物技术进步可能导致生物恐怖活动的挑战和威胁,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严加防范。
五是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威胁。截至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达到五百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余种,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
生物安全立法的原则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生物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立法确立维护生物安全的基础性制度,突出风险防范,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依法划定生物技术发展边界,保障和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实践,生物安全立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风险预防原则,它是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生物安全监管原则,是首要原则,是成本最低也是最为有效的管理原则。二是科学证据原则,它是对风险预防原则的合理制衡,以防止风险预防原则的滥用。三是全过程控制原则,它是系统分析和生命周期原理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四是分级管理原则,它是根据生物安全威胁程度不同而采取的区别管理对策。五是动态监管原则,它反映了生物安全管理的难度和特殊性。六是协同合作原则,它是针对生物安全情况复杂、一国靠单打独斗难以奏效,必须开展国际合作而提出的。
依法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这些方面需要重点明确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我国制定生物安全法,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重点明确。
对政府职责提出要求。国家应当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经验,尽快出台国家生物安全发展规划,加快生物安全战略布局,加快建立全国范围的、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要加强健全生物安全监管制度,实现发展与管控相协调;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提升生物威胁应对能力;要推动生物安全法律政策的健全和实施,保障生物科技健康发展。
界定社会各方面的行为边界。通过立法引导和规范所有生物技术的研究活动和应用行为。要明确社会各方面的生物安全义务,界定公共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义务,通过法律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行为边界。
强化对实验室和科研活动管理。最新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对实验室和科研行为监管的重要性。为加强规范管理,科技部出台指导意见,强调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确保生物安全。在科技攻关中既强调特事特办,又强调合法合规,加强相关研究的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
进一步防范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流失。一是外方单位不得在我国境内采集、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二是外方单位需要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应当遵守我国有关规定,并采取与我国有关单位合作的方式进行。三是中方合作者对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材料,必须取得我国主管部门许可。四是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信息对外提供或开放使用,需实行备案并提交信息备份;对于可能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必须通过我国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加大法律责任追究力度。通过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让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高度重视义务和职责的履行,凡是违反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推动法律的落地生效。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2/22/nw.D110000gmrb_20200222_2-07.htm?from=groupmessage
(编辑 焦德芳 全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孙佑海:加快生物安全立法,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相关推荐
- 12月15日校报推介:我校文化自信与创新追溯、天大小幼医10年发展纪实、我校召开学习杨恩泽精神座谈会
- 天津大学药学院及国际合作团队在《PNAS》上发文报道厌氧菌中两个催化磺酸丙二醇降解的新自由基酶及其生化通路
- 天津大学组织学生学习观看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 津云:天津大学开学迎新 万名学子报到
- 每日新报:天大图书馆 机器人“上岗”
- 中国新闻社:战“疫”建言录:张水波指建筑业复工快慢关键在供应链管理
- 津云:全国首个救援医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花落”天大
- 天津大学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
- 2月25日校报推介:天大校友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议前线、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天津大学各附属医院鏖战一线纪实、天津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护人员“战地日记”选编
- 中国经济新闻网:天津大学好扑区块链实验室:区块链打造可信招投标市场
- 天津大学携手全国高校谱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 人民日报头条:拥抱5G时代,中国元素闪耀巴塞罗那(新闻现场)
- 我校召开2019届赴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 人民日报:校友马铖明:传承红色基因 共创美好未来
- 经济日报:发挥制度优势 增进人民福祉 ——各地广大干部群众热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改革前沿: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改革发展纪实
- 天津广播:陈予恕:我将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人民网: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上好共产党人“必修课”
- 白衣战士严筑抗疫安全线 勇当校园守护者
- 人民日报:感人!天大这位院长的“偷拍”照火了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