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隆重召开1977、1978级校友入学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天津大学隆重召开1977、1978级校友入学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本站讯(记者焦德芳、赵习钧 摄影王建泽、吕锋)10月2日上午,在天津大学123周年华诞之际,学校在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隆重召开1977、1978级(以下简称77、78级)校友入学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来自海内外的近1200名校友济济一堂,相聚巍巍北洋,忆往昔、话情缘,谋发展、向未来。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校长钟登华,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曹秀荣校友,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元龙校友,天津大学原校长龚克校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负责人周旭等出席大会。大会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广平主持。
李家俊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热情洋溢地“欢迎校友回家”,并向生活、工作、学习在世界各地的天大校友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作为学校78级学生中的一员,他深情回忆了77、78级学子们充满励志与拼搏、执着于自信、梦想与追求的“天大故事”。李家俊还向校友们汇报了学校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段时期取得的发展成就。他表示,学校要进一步凝聚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智慧和力量,希望广大校友在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同时,继续为母校添砖加瓦、献计出力,共同为将母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天大品格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1977级校友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回忆了自己在天大的学习生活。他表示,天津大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态度,教会了自己做事做人的道理,传承天大精神,让人终身受益匪浅。此次回校,看到母校现今的发展变化,他感到无比自豪。崔愷祝愿母校“人才辈出,星光灿烂”!
1978级校友代表、庞巴迪中国董事长张剑炜由衷感慨:“母校的一草一木都那么亲切,那么富有活力!天津大学是我们一生的情结,我们更为母校今天的发展自豪、欣慰!”张剑炜表示,77、78级校友会时刻牢记母校“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努力工作、积极奋发、脚踏实地,成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中坚力量。
1977级校友代表、天津大学教授张维说:“4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启程,我们带着希冀和梦想涌向校园,个人命运自此与国家命运一起转折”。张维表示,作为77、78级天大学子,要感谢老师用丰富的知识、魅力的人格和充盈的爱心培育自己的成长。有幸成为天津大学的教师,接过当年老师手中的粉笔,他要把知识和爱心为学生们传递下去。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教学名师靳世久教授作为77、78级学生的教师代表发言。靳世久深情回忆了40年前指导学生们毕业设计的场景。他说,77、78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愿望、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敢于拼搏进取的勇气,他们专注投入、脚踏实地的作风也深深影响了自己。靳世久也衷心感谢校友们“为母校争了光,添了彩”。
大会还举行了“天津大学星”命名证书颁授仪式和校友捐赠授牌仪式。今年7月1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编号为8917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天津大学星”,这是1977级、1978级校友送给母校的一份特殊礼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在大会上宣读了“天津大学星”命名公报,钟登华代表学校接受命名证书和行星轨道运行图。
为感恩母校培养、纪念入学40周年,校友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命名“天津大学星”,兴建“天大之星”景观、兴建“恢复高考纪念墙”、双亭,设立奖学金等等。纪念大会筹备组负责人之一姚振国校友作为代表向母校捐赠,李家俊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授予捐赠证书。
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发表讲话。钟登华代表全体师生、海内外校友向77、78级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说:“77、78级校友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了天大人的积极贡献,母校由衷地为你们的成就点赞!”钟登华还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学科结构持续优化、国际化办学蓬勃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等方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希望77、78级校友以及海内外广大校友们,继续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并祝全球天大人节日快乐。
当天,学校还精心准备了77、78级校友入学四十周年专题展览、文艺演出、北洋大讲堂、图书馆校史馆参观及学士服合影留念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各学院还纷纷举办系列活动,盛情欢迎海内外校友“回家”。(编辑 焦德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津大学隆重召开1977、1978级校友入学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相关推荐
- 多部门联动 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 我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 天津大学举办2019年度新教工入会仪式暨共庆教师节活动
- 天津大学福州国际研究院与福州企业产学研对接会在福州滨海新城成功举办
- 中国教育报:高校海外揽才彰显国际视野
- 天津日报:刘丛强 地学是我与天大的缘分
- 津云:全国政协委员刘昌俊: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 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力
- 中国教育报:张立迁:高校莫忘自我增压
- 中国教育电视台:《育见》—— 用科技赋能思政 构建具有天大特色的“育人大厦”
- 天津大学6项成果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速黏接 不黏连 不留痕 天大团队设计“两面神”黏附水凝胶可一贴修复内脏器官
-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天津大学技术合作交流会顺利召开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天津大学博士书记扶贫记
- 人民日报:第六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成功举行
- 机关第十期青椒沙龙——儿童健康管理与评估
- 中国青年报:天津大学“花式宠学生”保障留校学子开心过大年
- 津云:天大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注释数据库上线向全球开放服务
- 央广网:天津大学致信全校师生 面对疫情传承信仰担当高尚
- 南方周末: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 人民日报:机器人不说谎——天大开发疫情辟谣助手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