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搭平台促转化 成都给科技成果“做媒”有实招
《科技日报》2022年2月21日 07版
“校企双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场活动上的创新成果展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报讯 李若嫣 陈 科)2021年成都市科技局举行了21场“校企双进”精准对接,累计约600人进行了交流与合作探讨,促成了22项校企合作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金额近4000万元。
2021年,成都一批批前沿科技成果涌现,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蓉启用,成都超算中心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新增3位两院院士,在蓉两院院士达33位;成都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预计达78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全年实现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3%。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大量的实验室科研成果都停留在论文,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针对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成都开始“做媒”,把高校与企业的需求对接起来,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阻梗”,让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转化为落地场景。一个个“成都创新”“成都智造”正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城市创新的有力支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都市做了什么?走出了怎样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道路?近日,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为成果转化多方搭建桥梁
“我们希望和天津大学形成合力,研发出和当前物联网、AI智能、大数据等相结合的系统……”成都乐攀环保科技研发部经理杨培彬说。
这一幕发生在去年9月,由科创通平台直播的“企业家进校园”天津大学云对接专场活动现场上,共计6项重点成果进行了有效对接。
2021年,成都市科技局共举办了9场“企业家进校园”云对接活动,累计征集并发布科技成果749项。其中,43个项目进行了线上路演,15个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云展示,活动促进签约11项,签约金额近4500万元,有效促进了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资源与企业的对接,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能力。
“如果说云对接是高校与企业的初步接触,那么成都市科技局组织的一系列线下活动则让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深入。”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科技局先后组织“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系列活动,带领企业家走进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成果超市。同时, 组织行业专家从企业需求、成果转化、行业前沿角度与需求企业进行对接,帮助企业厘清发展路径、技术需求等,让企业家及高校双方对接更加顺畅。
如今,湃方科技将落地城市的意愿选在了成都,三元环境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建立了持续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地合作,目前双方联合开展3场“菁蓉汇·校企双进”系列活动,共计路演清华大学及校友项目58项,并发布优质可转化项目308项。
技术+资金促企业成长
“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需求,我们会邀请特定领域的专家团队与企业面对面地沟通。让有初步意向的高校团队和企业进一步对接,加强交流,实现高校团队和企业‘相知’。”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12月初,天邑康和、元六鸿远、天微股份等三家上市公司齐聚电子科大,参加“校企双进”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场成果对接会。
这些企业代表向电子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团队抛出多个企业需求,而这些需求都是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并亟待解决的重点。其中,四川天微股份此次参会想借助电子科大的专业研发能力,在气体传感器方面有所突破……电子科大专家团队根据天微股份的需求与之进行了详细对接。
在成果转化中,同样有不少企业面对技术难题,想接触具有技术实力的高校却苦于没有渠道。为此,成都市科技局诞生出着重“小规模、闭门邀请”形式的精准对接活动,为成果转化开拓了新思路。2021年成都市科技局举行了21场“校企双进”精准对接,累计约600人进行了交流与合作探讨,促成了22项校企合作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金额近4000万元。
“除此之外,成都还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安全感’,让他们在技术上更硬核,在发展上更硬气。”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成都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方式——完善“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五创服务链条,持续上新“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
截至2021年底,“科创投”累计投资金额23.26亿元,“科创贷”累计放款总额超157.38亿元,实现科创板上市“蓉城军团”全覆盖。
校企联手推动技术研发
截至2021年底,由成都市科技局主办,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双创系列活动已经达到33场,累计征集并发布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优质科技成果1093项,技术需求167项,路演发布成果47项,线上云对接活动累计直播访问量119.45万人次,促进校企地合作签约39项,实现技术交易签约金额近1.2亿元。
“这一系列成效仅仅是成都推进双创系列活动的一个侧面反映。事实上,‘校企双进’是成都市校院企地合作的一部分,更是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的工程。”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成都累计开展“校企双进”专场活动300余场,吸引了高校知名专家团队1200余人次和7000余家成都企业参与,促进成都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平台共建、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合作项目1600余项,协议投资金额近400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超7亿元。
2022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都将深入开展“校企双进”活动,完善校院企地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校企共建市级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以上。同时,大力发展中试研发孵化平台,完善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1300亿元。
站在新阶段,希望校地联手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加快突破一批重大科技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进一步增强创新策源功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而接下来围绕成果转化,成都将持续发力。
下一步,成都市科技局将聚焦成都市“5+5+1”产业领域,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企双进”系列活动。同时,将聚焦特定产业领域,整合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及成果、产业园区、企业技术合作需求、投融资机构等成果转化重点要素资源,举办对接沙龙,促进项目落地落实,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2/21/content_530627.htm?div=-1
(编辑 张华 陈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科技日报:搭平台促转化 成都给科技成果“做媒”有实招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开展预防性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 人民网:冯翠玲为宕昌师生讲党课
- 科技日报:3D打印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
- 【三全育人 五育并举】校党委副书记雷鸣对机关干部开展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宣讲
- 天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春雷深入天大马院调研座谈
- 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在天津大学成立
- 津云:能变色有记忆 这么“聪明”的材料,你见过吗?
- 天津大学建造环境团队助力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通风子系统研制
- “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再破工作潜深世界纪录
- 【聚焦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材料学院科技工作会顺利召开
- 天津日报:天大博士团队研发“云遥气象”网络添新成员
- 天津广播:听了节课却像打了场仗,这是什么斜杠老师?
- 津云新闻:天津大学远程医疗扶贫 为特殊人群送去“及时雨”
- 中国政务:张中祥:需要更多鼓励和支持“+ 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 中国科学报:政协委员履职平台更新啦!
-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来校看望慰问专家
- 湖南省省长许达哲会见李家俊一行
- 天津大学本科生麻腮风疫苗集体接种工作圆满完成
- 中国新闻社:全国多所高校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冯骥才:“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