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只要有年的情怀 就能过好年──冯骥才在线畅谈年文化
《天津日报》2022年1月25日 08版
“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祭灶的日子,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昨日,作家冯骥才在线畅谈“用美好的年文化过好年”,带领大家了解、感受年文化。
冯骥才说,“如果说长城是我们民族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春节就是中国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节叫春节,但大家仍习惯说过年,因为年背后蕴含的是文化。”冯骥才表示,农耕社会,人们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年的特别意义──恰好处于新旧交界点,面对未来,充满了梦想和期待,“这就产生了年心理:一是祈福,期待美好的事情和机会;二是辟邪,希望避开不好、不如意的事情。中国人用自己创造的文化来表达,比如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再到贴春联、年画、‘福’字,吃年糕,放鞭炮,给孩子压岁钱……经过千百年的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一套规模非常庞大、意蕴非常深切、形式非常灿烂的年文化风俗事项。年文化,已经是一种刻在我们骨血里的文化基因。”
冯骥才说,中国人的年从腊八开始,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年俗,“真正开始忙活年呢,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杨柳青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冯骥才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过年,天津是用画过年、用艺术过年。他表示,随着时代的不同,过年的有些习俗会随之改变,不过人们祈福、辟邪的过年心理不会变,“不管细节怎么变,只要不断有新的创造,我们的文化和民俗就会充满活力,跟我们的生活连在一起。”
最近关于天津人战“疫”的报道很多,姜昆给冯骥才发微信说,天津人有疫情不烦恼,到处都是“曲艺杂谈”。冯骥才表示,这就是天津人的幽默乐观,用一种善意的调侃来化解生活中的不适,“谁的生活中都会有麻烦,怎么去面对,这很重要。过年回家是中国人的人间诗意,因为疫情可能不少人不能回家过年,但只要有年的情怀、传统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过好年。”
天津日报: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只要有年的情怀 就能过好年 (tianjinwe.com)
(编辑 赵晖 张铭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津日报:只要有年的情怀 就能过好年──冯骥才在线畅谈年文化
- 上一篇:天津日报:迎虎年 聊聊非遗布老虎
- 下一篇:天津日报:敢啃“硬骨头”与甘坐“冷板凳”
相关推荐
- 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我校辩论队在天津市大学生思政辩论赛精彩表现
- 天津日报:“智能体育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 天津大学23项成果获天津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天津教育报:致敬最美的“白衣战士”,天津高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医务工作者们
- 天津大学举办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123周年系列活动
- 天津大学多项措施助力双校区报考点现场确认工作顺利开展
- 天津日报头版:廖国勋到天津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
- 教育部官网:天津大学构建“四个云”模式 做好战疫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 天津日报:颜晓峰: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指南
- 天津日报:首个5G校园专网落地天大
- 图书馆档案馆党委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活动
- 齐聚云端 相约天大——天津大学举办第九届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
- 新华社:天津大学研发出能愈合、变色的新型智能材料
- 人民日报:依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原创“主打歌”《我悄悄地告诉祖国》发布
- 天津日报头版:我市与教育部携手合作 共同推进五所高校“双一流”建设
- 天津大学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启动交流会顺利召开
- 周恒先生谈大学文化建设:身教胜于言传,大学文化是通过领导班子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形成的。
- 【2019毕业季】为梦想而奋斗——校长金东寒在2019届研究生夏季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中国青年报:近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