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研发新型电解液有望解决锌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难题
本站讯 (记者 张华 摄影 郭程)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全球性焦点和议题,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开发和高效使用已成为全球共识。而大力发展绿色安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则是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利用的必要技术支撑。天津大学先进碳与纳米能源实验室(NanoYang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先进能源材料团队和中科院金属所先进炭材料研究部,成功研发出一种与金属锌兼容的低成本新型不可燃含水有机电解液。
目前,可充电水系锌电池因安全性高、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金属锌在负极/电解液界面处存在着严重的枝晶生长和腐蚀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水系锌电池的库伦效率和使用寿命,制约了高性能锌电池的产业开发和实际应用。项目团队研发出了由水合四氟硼酸锌盐和乙二醇溶剂组成的新型电解液。作为阻燃剂的水合四氟硼酸锌盐赋予了电解液优异的不可燃特性。乙二醇的高沸点及其与盐中的水分子和四氟硼酸根阴离子间形成的丰富氢键网络使电解液兼具难挥发和宽温域(?30℃~40℃)的特点。与此同时,水合四氟硼酸锌盐解离出的四氟硼酸根阴离子和水分子会进一步与金属锌发生反应,在锌负极表面原位形成氟化锌固态电解质界面层,有效地保护了金属锌负极,避免了由于锌枝晶刺穿隔膜以及锌与电解液间的腐蚀副反应导致的电池过早失效。该电解液有效解决了金属锌负极在水系电解液中的枝晶、腐蚀等难题,同时巧妙克服了传统有机电解液成本与安全性难以兼顾的瓶颈,为开发新一代兼具高安全、低成本、高性能电池电解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望推动高性能锌电池的产业化应用。
该研究成果《用于可持续锌电池的不可燃含水有机电解液》于12月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DOI:10.1038/s41893-021-00800-9)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后韩大量、博士生崔长俊为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和翁哲教授、清华大学康飞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自然—可持续发展》同期配发专文评述,认为此工作利用廉价并环境友好的电解液解决了锌电池产业化进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为构建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可靠又性价比高的电池解决方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1-00800-9
(编辑 张华 王昊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津大学研发新型电解液有望解决锌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难题
相关推荐
- 【图集】雨雪中 他们坚守校园 等待春归
- 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调研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建设情况
- 仰大勇课题组Angewandte Chemie:DNA材料用于肿瘤细胞化学和基因协同调控
- 光明日报:天津大学:爱国是育人基调
- 教育部新闻办: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战役”,高校这样行动
-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校长代表团来访 深入沟通教育科研合作
- 央视《文化十分》:冯骥才谈读书
- 天津大学第四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胜利闭幕
- “解锁”细胞的门户蛋白——天大生命学院青年教师刘斯在《科学》发文 首次解析钾氯共转运蛋白结构
- 携手共赢!天津大学与河东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天津大学与滨海新区签订框架协议 全面深化各领域战略合作
- 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 “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在天津大学举办
- 人民网:“天津大学一号”新型气象观测卫星成功发射
- 今晚报:李家俊:加快推进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在青海举办
- 建党百年:“我为师生办实事”机关党委典型案例
- 中宏网:张中祥:警惕负面影响,服务业比重不是越高越好
- 每日新报:天津大学直属医院布局滨海新区
- 天津日报:天津元素护航“天问一号”
- 人民日报:天津市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