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细胞的门户蛋白——天大生命学院青年教师刘斯在《科学》发文 首次解析钾氯共转运蛋白结构
本站讯 (记者 赵习钧)2019年10月25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刘斯与合作者在发现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解析出人源钾氯共转运体蛋白KCC1的2.9埃冷冻电镜高分辨结构(1埃=10-10米),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在细胞膜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提出了钾-氯共转运机理,为癫痫等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体细胞内的钾、钠、氯等离子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失衡将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抑郁、癫痫等。在细胞膜上,有一类被称为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蛋白的蛋白质,负责调控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其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保障生物细胞活性至关重要。钾氯共转运体蛋白KCC1就是其中一种,“它们就像附着在细胞膜上的一个个门户,能够自主调节进出细胞的离子数量,维持细胞内外的稳态平衡。”刘斯说。
图1. 人源KCC1的结构。(A)KCC1的二聚体结构;(B)KCC1的钾离子与氯离子结合位点。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精确的结构信息,人们对这类膜蛋白的工作机理认识非常有限。刘斯老师与课题组成员经过长期深入研究,依托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结合离子转运实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构比较等方法成功解析出3个人源KCC1的原子分辨率结构,发现KCC1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阐释了该转运蛋白以1:1的比例同时同向转运钾离子和氯离子的机理,提出了KCC1共转运钾离子和氯离子的模型。
图2. KCC1共转运钾离子和氯离子的模型。第二个氯离子首先结合在第二位点,然后钾离子和第一个氯离子结合;
KCC1的构象由内向态向外向态转变,钾离子和第一个氯离子释放至细胞外。
KCC1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临床上治疗癫痫等疾病的药物靶点。该研究成功解析出KCC1的蛋白结构,将有助于基于蛋白结构开展的药物研发,从而为临床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据了解,全球有近6000万的癫痫病患者,基于结构生物学研发以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蛋白为靶点的癫痫病治疗药物,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编辑 赵习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解锁”细胞的门户蛋白——天大生命学院青年教师刘斯在《科学》发文 首次解析钾氯共转运蛋白结构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关于推迟期末考试的通知
- 中国教育报:天津大学退役大学生写下“请战书”
- 每日新报:天大学子出品口碑国漫 B站点播量过亿
- 央广网:“拿即走”“秒结算” 天大科研团队助力打造高校智能超市
- 天津大学举行2020年招生工作动员会暨2019年总结表彰大会
- 天津大学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天津教育报:市教育两委举办天津市大学生思政辩论赛——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巨大热情
- 中国青年网:“津津相连” 天津大学研支团表彰优秀学生标兵
- 科学网:痴迷“铺地砖”的数学家
- 科技日报头版:刚柔并济 仿生机器人太空当“捕手”
- 津云:中国科学家首任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 来自咱天津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研发软性机器人 可用3D打印
- 科学网: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发布
- 人民日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天大举办
- 光明日报:“没有嘛难关能挡住咱”
- 人民日报:抗战胜利纪念日 天大学子国旗下唱响“四史”大课堂
- 光明网:“智慧法治”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北京日报:可吸入式纳米喷雾技术问世,有望为预防新冠等疾病提供新途径
- 今晚报:天大海棠,“云”端绽放
- 津云:65年党龄陈予恕院士:所想所做皆是为党为国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