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问渠那得清如许——追记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总工程师余元君
新华社长沙8月7日电 他生于洞庭、逝于洞庭,用一生守护洞庭。
他年少时发誓学好水利造福家乡,25年来夙兴夜寐奔走在水利建设管理一线,46岁时倒在家乡的土地上。
这位以身许国的水利专家叫余元君,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总工程师,共产党员。
余元君(前右一)指导全省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供图)
恒如水
2019年1月19日,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的工地上,寒冷而泥泞。余元君一早来到这里,进行现场协调和技术指导。简单用过午餐,没有午休,在工棚主持调度会。
下午4点刚过,伴随一阵剧烈心绞痛,余元君倒在地上。不一会儿,他陷入昏迷。从来没有过“午休”的他,第一次在工作现场躺下,抢救无效,再也没有起来。
这是余元君生命的最后3天——
17日上午,长沙,工程评审;下午赶往岳阳华容县,验收工程;晚上开会至深夜。
18日一早,赶往华容县禹山镇,协调蓄洪垸相关事宜;简单吃午餐,开会讨论至16时,又即赶往大通湖东垸分洪闸建设工地,工作至深夜。
19日早上,到达生命最后一站——钱粮湖垸。
……
这3天,浓缩了他的25年。
“1990年,适逢大旱,庄稼无收,深感中国农业之‘靠天’原始落后。我以优异成绩第一志愿考入天津大学水利系水工专业,希望能为家乡有所贡献。”余元君在一份自述材料中,写下初心。
1994年,毕业前夕,他和室友聊起未来:“我志在专业技术,要当专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你去干三峡,我去搞洞庭,都是广阔天地。”
彼时,洞庭湖十年九涝。他如愿进入湖南省水利系统,踏上了为理想奋斗的人生旅程。
万里长江,难在洞庭。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洪水治理,到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洞庭湖治理这个世界性难题压在余元君和同事们的肩上。
攻坚克难没有捷径可走,加班熬夜、出差调研是他25年来的常态。
“工作25年,他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洞庭湖度过。”湖南省洞工局局长沈新平说。
“在学习积累方面,我这个总工自愧不如,他整理出了上千个G的洞庭湖资料。”湖南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张振全评价余元君是“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
余元君的微信朋友圈背景是湖南水利系统30多名青年考察洞庭湖的合影;他的QQ签名是“构建和谐健康美丽洞庭”。
善若水
“真没想到,余总工就这样走了。”1月19日晚,安乡县水利局洪道站站长资程得知余元君去世的消息,大声痛哭。
他们相识于多年前一次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会。“当时,我拿着稿子不敢发言,余总工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要大胆自信。”
2013年,余元君到常德指导防汛。暴雨倾盆,他高烧到近40摄氏度,坚持防汛会商到夜里10点。资程哽咽地回忆:“散会后,我陪他打点滴到凌晨,第二天早上8点,他又准时出现在会商室。”
同事们回忆,“办公楼里熄灯最晚的经常是他那间”。出差本来就累,他还悉心照顾同事。洞工局工程处副处长杨湘隆介绍,多年来,按照住宿标准,余元君可以住单人间,但他考虑到司机辛苦,经常把单人间让给司机睡,自己和其他同事住一间。
“余总工是生活中最好打交道的人,却是我工作上最怕打交道的人。”湘阴县水务局的姚骞坦言。
余元君曾带队查勘一处污水自排闸,洞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同行人员劝他不要进去看了,他坚持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穿上雨靴,打着手电,一头钻进漆黑的涵洞。等从几十米长的涵洞内走出来时,靴子里浸满污水,衣裤被打湿。脱掉雨靴、卷起裤脚时,腿部已有大片红斑……
这些年来,他主持完成的《洞庭湖治理建设与管理适用文件汇编》,成为洞庭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数据库”“指南书”;牵头开发了被誉为“千里眼”的洞庭湖区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规范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压缩了腐败滋生空间,受到水利部、湖南省纪委领导的肯定。
他撰写近20篇论文,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组织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其中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么多年来,因为他在,无论处理啥工程难题都不用担心。如今我们成长起来了,他却突然离开了。”时过半年,杨湘隆说起余元君,依然泪眼滂沱。
清似水
余元君去世后,妻子黄宇常常夜半惊醒。她悔恨不已:“我拉不住他啊,我经常劝他,说他工作不要这样发狠。”
“他常对我和儿子说,做人必须要有成就感。只要有成就感,这一生就值。”
环顾余元君90平方米家,陈设简单,厨房墙角的瓷砖还掉了几块。
余元君的父母,还住在临澧县佘市镇荆岗村。
对家人的愧疚,余元君生前多次提及。
家中兄弟姐妹9个,余元君排行第7,是唯一一个上了大学、有公职的,其他都在务农或打工。
“他这么多兄弟姊妹,从来没找老家政府照顾他家一件事、安排一个人。”临澧县水利局原局长王卫红说。
在侄儿余淼心里,七叔极其严厉。他在余元君的鼓励下也选择读水利专业,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却没有得到叔叔任何举荐。
余元君的六姐夫是一个小包工头,曾盘算过承接一些水利系统的小活来做,但跟余元君一提工程项目,余元君就连连摆手:“扯这个事,免谈。”
老家村支书想让他安排塘坝清淤的项目资金,也被他一口回绝:“你按程序跟县里汇报,我这里没有‘后门’。”
“他主持了洞庭湖区数百个项目的技术评审和招投标工作,经手的合同资金不下百亿元,没有一例举报和负面反映。”湖南省水利厅厅长颜学毛说。
但是,村里要修路,他二话不说从个人账户转出2万元。当获悉资金缺口达50万元后,又追加了3万元。
“我们怨过他,但更心疼他。”六姐余淑兰说。
余元君走得干干净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余元君的“源头活水”,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水利专家为民造福、知识报国的不变“初心”。
新华网:http://www.hn.xinhuanet.com/2019-08/08/c_1124850503.htm
(编辑 刘晓艳 池如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华社:问渠那得清如许——追记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总工程师余元君
相关推荐
- 李家俊会见厦门航空天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占领一行
- 【2019迎新】大学之学 启航人生——校长金东寒在天津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继承爱国奉献传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开学第一课”引发学生热烈反响
- 6月30日校报推介:“实事求是”——贯穿天大125年的价值追求、精仪学院现代声学检测实验室纵向党支部——研究生实验室里的“战斗堡垒”、2020届毕业生 4年难忘的10件大事
- 爱心捐赠进行时 天大师生校友在行动(1)
- 中国青年报:天大建筑学院推倒看得见的教室围墙,打破看不见的学科藩篱 打造未来教室
- 李家俊赴精仪学院调研疫情防控和返校复学情况
- 天津大学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公演成功
- 你是今天天大最美的名字
- 宁夏大学代表团来我校调研
- 央视新闻:战疫情·高校与祖国同频共振
- 中国科技网:天大博士送母校一颗星 “天津大学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津云:暖心福袋、音乐会通票……天大冬至节有“礼”更有“乐”
- 我校师生热议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胜利召开
- 科技日报头版: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 中国日报网:整体生源持续向好,新高考改革省份稳中有升 天津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工作圆满收官
- 中国基建报:天津大学北洋交响乐团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 光明网:《2020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发布
- 回顾125周年校庆那些幕后的工作
- 人民网:天津大学获批新建地理科学本科专业 今秋招30人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