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前景广阔,“稳”字先行——从“十四五”规划看减碳
新华财经讯(记者 安娜 马寅初经济学院供稿)“十四五”时期,“双碳”目标落实节奏如何把握,减碳工作应从何抓起?近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是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一阶段,“双碳”目标落实节奏如何把握,减碳工作应从何抓起?近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明了方向。
减碳目标设定“稳”字先行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对比“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5%、18%”的目标,上述量化目标并没有提升。专家认为,这体现了“双碳”目标落实以“稳”为主的节奏。
“13.5%、18%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基于对‘十三五’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客观认识,以及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要求提出的。”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用能不断增长的客观需求,同时低成本节能机会越来越少,节能降耗的目标不可能还像以往那么高。
同时,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注意到,相比“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森林覆盖率目标明显提升。
“森林覆盖率目标的上提凸现决策层对碳汇的重视。”李超认为,要实现碳中和可以从碳排放和碳吸收两个方向发力,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目标有助于促进碳吸收,为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奠定基础。
正如李超所言,规划纲要在第三十八章第四节中明确指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万亿元级绿色投资蓄势待发
“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具体到产业和企业层面,应从何抓起?规划纲要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如:
——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
——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
——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规划纲要中的相关部署与此前市场和专家学者们的预期基本一致。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按照既定时间表,全面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这背后蕴含的天量投资机会让各行业和企业跃跃欲试。
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和落基山研究所共同编写的《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预测,零碳中国将撬动70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机会,零碳转型还将创造大量新增就业机会,仅零碳电力、再生资源利用、氢能等行业将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就高达3000万个以上。
“70万亿元投资带来的附加效应不可估量,所以我们要做好前期工作,要像‘人口普查’一样,做好深度‘碳普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一莉说。
多措并举纾解低碳转型“阵痛”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落实“双碳”目标将给部分产业和企业带来的冲击也不可忽视。其中,传统能源产业和企业可能首当其冲。
规划纲要提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等。
与规划纲要一脉相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能源行业改革发展的引领和导向,进一步强化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能源发展的长期约束作用。”北京燃气集团研究院副院长白俊说。
在政策层面,规划纲要也提出了系列保障和激励措施,如:
——实施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完善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
——深入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着力提升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安全发展能力。
“这意味着,未来需要注意能源安全目标和‘双碳’目标之间的统筹兼顾、平衡发展、协调推进,避免出现盲目跃进现象。”白俊说,无论是保障能源安全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信号去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行为,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减少行政性市场干预,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引导机制和监管体系。
新华财经:https://bm.cnfic.com.cn/sharing/share/articleDetail/2248536/1
(编辑 赵晖 柳嘉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华财经:前景广阔,“稳”字先行——从“十四五”规划看减碳
相关推荐
- 滨海发布:连茂君深入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调研
- 人民网:人民日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我校4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中国社会科学网:天津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经济学分论坛在津举行
- 交警南开支队白堤路大队到我校开展“文明交通进高校”主题宣传活动
- 奋进迎新 共话天大未来——天津大学举行新年茶话会
- 科技日报:酒精擦一切? 解锁正确消毒方式你需要了解这些
- 津云:天津大学智慧热网云平台有望实现节能60%以上
- 科技日报:区块链助飞机加油和支付过程更透明高效
- 光明日报:第六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召开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最年轻“馆员”上岗124岁老馆
- 天津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李家俊 钟登华一行赴川看望选调生并举行座谈
- 新华社:李家俊: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培育爱国英才
- 天津大学与印尼苏钢集团、天津摩天集团及苏钢集团旗下三所院校签订国际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 【2020研究生毕业典礼】导师代表张涛: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民族振兴之中
- 致天津大学全体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倡议信
- 新华社:“5、4、3、2、1,点火!”
- 光明网:张中祥:践行“两山论”需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 人民日报:“中国将取得更多创新成果”——访天津大学药学院院长杰伊·西格尔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