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在万物复苏的季节书写新的历史——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侧记
《科技日报》2021年03月06日 02版
3月5日,在“九九”已尽,春气萌动的季节里,山东省泰安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孔怡代表怀揣着一份心愿来到人民大会堂,“在我们育种人的圈子里,深刻感受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食药用菌的审定登记,有利于激励育种人,多出品种,出好品种,也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示范”。
这一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举世瞩目的时刻。2020年的中国表现,打动了无数人。交卷时刻,人们从中国答案中领悟到,无论是战疫情还是谋发展,科技创新是武器,更是引擎。
三个关键词中的科技力量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又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代表关注到三个关键词,一是乡村振兴,二是绿色转型,三是创新驱动。
这三个关键词,个个离不开科技力量。
作为长期研究生态经济学的资深学者,沈满洪深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分量:科技创新决定绿色发展还是黑色发展,决定循环发展还是线性发展,决定低碳发展还是高碳发展。他认为,“绿色科技创新才能支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过去五年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成绩的取得,无疑是中国坚持绿色科技创新的结果,更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蓝图,指出了路径。”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让国人热血沸腾。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这每一项重大突破背后,是基础研究的支撑。
“新IT”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重视基础研究,政府工作报告让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代表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撑,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制度设计,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科研环境。”冯丹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多种办法来分类评价老师的工作成果。从事关键技术研究的,看现阶段解决卡脖子问题;但是从事基础研究的,更多看中未来前景,看中国际同行评价。我们不拿一把尺子评价人。”
“一是描绘蓝图,振奋人心;二是部署工作,扎实有效。”作为来自高科技制造企业的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了期待的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杨元庆认为,在大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只有通过“新IT”全要素协同发力,才能将数据更好地转化成生产资料,产生价值,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成果突破离不开基础研究,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科学精神和平台建设不可或缺。
用“十年磨一剑”精神挑战世界科技前沿课题
“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这两点,说到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代表心里。回国十年来,通过创新创业,刘若鹏和团队推动中国超材料科学,从科学原理一步步走到工程化,再到大型装备领域应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在探索中总结出的经验,让刘若鹏今年提出了新建议: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向全国总结推广“贝尔实验室”群的创新模式,挑战世界科技前沿课题。
当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共识之后,人才资源需求更加凸显。作为高校界代表,李家俊表示,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要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证明只有抓有组织的科研、整合各方力量协同发力,才能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
“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细细品味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内容,孔怡代表读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
此刻,她可以如愿了。
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3/06/content_463668.htm?div=-1
(编辑 焦德芳 于丹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科技日报:在万物复苏的季节书写新的历史——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侧记
相关推荐
- 校党委召开定点帮扶工作总结部署会
- 天津大学与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举行线上防疫物资捐赠仪式
-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马凯学:面向市场需求和产业生态走好创新自强之路
- 科技日报头版:“腊八蒜”里发现三种新型活性肽
- 中国青年报:糖尿病监测伤口只需手机“扫一扫”
- 新闻联播:天津大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天津日报:守初心 担使命 重事功 凝聚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
- 新华社:开学季“金句”集纳:大学送出“礼物”点亮人生新阶段
- 校党委中心组开展党史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 天津社科界第15届(2019)学术年会分会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2019年会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天津大学成功举办
- 科技日报:《天津指南》为世界生物产业安全“把脉”
-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完成第四轮核酸大筛
- 天津大学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必修课 体质健康与课外锻炼与评奖评优挂钩 体质健康差得“吃小灶”
- 改革前沿:谋铸伟业 初心永在——天津大学医学部发展素描
- 天津日报:天大南开公布本科招生计划
- 9月15日校报推介:我校科研团队为火星探测作贡献、李家俊一行赴甘肃调研扶贫工作纪行、“天大品格”篇——“严谨治学” “严谨 治学”——传承百年的治学品格
- “天大·海棠季”绽放新百年 师生用青春向党告白
- 天津大学2021级北洋园校区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 智能与计算学部2020年获得多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
- 经济日报:用中国话语阐述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