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智能气象,读懂“天空的脸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8月12日第08版
本报记者 李 贞
某气象APP截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建立的气象预警系统,应用愈加广泛。各地积极推进的智慧气象系统,不仅成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务。
让天气预报更精准
今年7月,受连续降雨影响,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潘坪村突发山体滑坡。滚滚泥沙瞬间冲毁了道路,造成数栋民房坍塌。所幸山体滑坡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原来,依靠北斗卫星监测系统发布的橙色预警,当地居民早已提前撤离。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入应用,天气预报预警变得越来越精准。在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朱文剑看来,“更高、更快、更强”是天气预报不懈的追求,如何达到更高分辨率、更快给出结果、更准确地预测,是现代大气科学面临的新考验。“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国内气象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度正在快速提高。”朱文剑指出,中央气象台在定量降水融合预报、台风智能检索等方面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年9月,由天津市气象局开发的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上线。这一平台能实时调取精细到分钟级的气象实况数据,并迅速生成对比图表等资料。天津市气象局还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基于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的强对流天气识别及预警模型,实现了对冰雹、强降水、短时大风的自动识别功能。
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由于智慧气象服务能为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在积极推进体系完整的智慧气象系统建设。
今年6月,江苏省气象部门完成了天气现象智能观测系统——“天脸系统”首批7个台站的建设工作,并投入运行。该系统利用多个摄像机进行气象视频采集,再通过智能算法和图像技术计算,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可识别:无论是天上的云量还是地面的凝霜、积雪,“天脸系统”都能自动观测。
入汛以来,重庆建设的“四天”智慧气象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四天”系统包括智能探测“天枢”系统、智能预报“天资”系统、智慧服务“知天”系统和智慧防灾“御天”系统。其中,“天枢”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接8颗观测卫星、4部多普勒雷达和2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再通过云计算帮助重庆气象部门完成海量数据采集和分析。而利用“天资”系统提供的智能预测结果,重庆市气象局在年初就已发布“汛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预测,并提前做好了防汛准备。
“人工智能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刚起步,未来应用场景还会有很多。”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主任钱奇峰认为,在未来10年中,新技术将会给天气预报带来新的机会。
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
除了助力防灾减灾,更准确地预报天气,建设智慧气象系统还能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近日推出的“夜市气象指数”就为当地“夜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参考。据悉,“夜市气象指数”基于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和天气预警,建立了一套气象条件评分体系,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便捷地获取。
上海是全国最早利用智慧气象来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地区之一。比如,出现一场小范围的阵雨,过去的天气预报只能显示“局地有时有阵雨”,但无法具体预报降雨范围及时间。但现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已实现分区预报预警。打开“上海知天气”APP,选择所处的区位,便可查询方圆3平方公里、12小时内的逐小时天气预报。上海的气象分区预报预警还与城市大数据结合,为社会管理提供建议。比如在夏天,当预报气温超过35℃时,相关管理部门会收到气象风险预警,提示与垃圾异味相关的投诉量可能上升,提醒尽快增加垃圾清运次数。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天气状况预判城市运行中即将发生的风险,将会是智慧气象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8/12/content_2002908.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日报海外版:智能气象,读懂“天空的脸色”
相关推荐
- 李家俊赴精仪学院调研疫情防控和返校复学情况
- 中国青年报: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名单(共50人,按姓氏笔划排序)
- 每日新报:世界读书日 天津学子手不释卷
- 天大教授颜晓峰参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
- 中化新网:石化四建与天大 签约合作
- 科技日报:天大设计年展呈现工业之美
- 每日新报:2020中国-东盟“向海而学”学生视频大赛圆满落幕(图)
- 津云:天津大学研发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和急救系统 用科技手段防范极限运动灾难事故发生
- 受仿生复眼启发的高空间灵敏度触觉传感器
- 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大学团队研发能愈合的“超级变色皮肤”
- 医用“超级涂层”在天津大学诞生
-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天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现就业 “百分百”
- 中国环境报:生态文明观的法律表达 ——第三代环境法的生成
- “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汇报展举办
- 今晚报:天大今年招生聚焦“19大类+5专业”
- 天津广播:重磅 | 马化腾发起的科学大奖首次颁出!天津两人上榜!
- 广西师范大学来访我校调研交流
- 天津日报: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
- 中国青年报:天津大学远程医疗扶贫 为特殊人群送去“及时雨”
- 电影《守望青春》走进天津大学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