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落地一定要稳稳的!”——访火星探测“造星”团队蒋明镜教授
中新社天津7月23日电 (张道正 赵晖)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7月23日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参与火星探测着陆科研的天津大学教授蒋明镜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探测器升空的画面,由衷地祝福:“天问加油!落地一定要稳稳的。”
蒋明镜教授的“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团队”承担了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制项目。“我们的主要任务可以形象地称为‘再造火星表面’,我们团队被很多网友形象地称为‘造星’团队。火星上的重力只有我们地球的1/3,模拟火星地表地貌形态等环境特征,对于未来探测器在火星重力环境下成功着陆具有重要意义。”蒋明镜介绍,他们的研发内容主要包括:模拟地表成像区域基础场地、工作区基础场、火星地表特征、模拟火壤着陆试验床、火星表面激光和微波特征等。
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钻研,蒋明镜教授带领团队在河北怀来“造星”成功:顺利建造了着陆器着陆点的典型火星地表;模拟了接近火星表面真实形态的火星地表地貌等视觉环境并满足试验器对可见光、雷达和激光的反射要求;为火星验证器携带的火星探测器设备提供类似火星的探测环境等一系列任务。并于2019年11月14日成功地进行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据悉,蒋明镜教授及其团队被项目主管单位授予“火星着陆综合试验场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着陆器悬停避障是中国火星工程研制进程的重要环节,随着试验火星探测器稳稳落下,标志着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圆满成功,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此后我们又做了模拟火星土壤承载特性、火星表面数字模拟等研究,此外我们团队也在做一些小行星探测研究。”蒋明镜介绍说。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7个月后火星见。天津大学的‘造星’团队要为中国人深空探测做出‘天大’的贡献!”蒋明镜教授说。(完)(责任编辑:房家梁)
中国新闻网: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sp/9246354.shtml
(编辑 焦德芳 于丹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新闻社:“落地一定要稳稳的!”——访火星探测“造星”团队蒋明镜教授
相关推荐
- 金东寒出席2020年CIMAC理事会会议
- 环球网:天津大学教授杨恩泽去世,系“我国光纤通信领域元老级专家”
- 央广网:天津大学两位95后同学用脑电波写出“福”字 这项技术还将为哪些领域添“福”?
- 中国青年报:虚拟仿真技术让工科生在家照样“做实验”
- 人民日报头条:拥抱5G时代,中国元素闪耀巴塞罗那(新闻现场)
- 央广网:用微生物绘画 天津大学这门课的期末考试“出圈”了
- 郑刚教授团队论文入选202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试行“完全学分制”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学习
- 科技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引发各地强烈反响
- 天津广播:听了节课却像打了场仗,这是什么斜杠老师?
- 校长金东寒赴天津市实验中学作科普报告
- 天津大学举办“师德大讲堂”暨 “师以传道,德以树人”系列报告会第二期活动
- 我校举办第六届学生工作优秀案例评选
- 科技日报:张伯礼院士:科技是支撑这次抗疫的中心力量
- 福州新闻网:滨海新城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多所学校集中开学
- 中国教育报:天津大学:“村医能力提升研修班”结业
- 天津日报:天大与湖北工程学院开展就业创业“一帮一” 近半数毕业生享受“天大福利”
- 津云:世界杯再夺冠!老“凡尔赛”了的天大辩论队
- 今晚报头版:百岁教授的临终遗愿
- 深圳特区报: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津启幕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