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众行致远,美美与共
人民日报海外版讯(记者 严瑜)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给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增添诸多不确定性。保持定力,危中寻机,这是处变不惊的中国姿态,也是高瞻远瞩的中国智慧。
回首一年多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铿锵有力的步伐,代表委员们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挑战多、风险大,该往何处走?不少代表委员们认为,众行致远,美美与共。合作才能发展,共赢方可长久。
展现新貌 尽显大国担当
元首外交穿云破雾,引领航向;主场外交开门纳客,广交朋友;在国际舞台自信发声,中国倡议成为国际共识;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回望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丰硕。
“中国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风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平认为,一年多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变局,高举多边合作、互利共赢的旗帜,积极践行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在全球性和国际性重大问题中的发言权、影响力都显著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对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热络往来印象深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日益频繁。”苏伯民以敦煌研究院为例介绍,2019年,研究院派出多批人员,赴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文物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密切的人文交流有利于中国与各国探寻各自历史文化、价值观中的共同点,有利于促进民心相通以及国家关系向好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出了一道严峻考题。中国从容应考、力推合作,让许多国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从全力以赴抗击国内疫情、及时对外分享抗疫信息与做法,到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合作、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抗疫经验为世界各国提供有益借鉴,团结合作、携手抗疫的理念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响应。”黄平说,中国努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非传统安全威胁,将留下又一份值得书写的外交成绩单。
防范风险 坚持多边主义
当下,疫情给国际社会造成的衍生影响逐渐显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如何化危为机,踩实迈稳发展脚步?
“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给出建议。他认为,面对当前因疫情而加剧的逆全球化趋势,中国在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的同时,应当继续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徐绿平认为,未雨绸缪,时刻准备防范和抵御风险,才能更好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徐绿平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指明了方向。
“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不容分辩的事实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前瞻性和世界意义。作为这一理念的提出者和推动者,中国在全球抗疫过程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好评。我们期待与世界各国人民继续携手合作,战胜疫情,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徐绿平说。
黄平认为:“面对病毒这一人类公敌,国家之间如果相互指责、以邻为壑,是不符合时代逻辑和历史主流的。只有坚持多边主义、立足合作共赢,世界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同时互相学习、借鉴,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互鉴,才是长久之道。未来,世界上还会有新风险新挑战新危机,包括各种‘黑天鹅’、‘灰犀牛’,越是这样,越要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同行 共谋人类福祉
团结是最好的良药,合作是唯一的出路。政府工作报告中“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等“清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同行的诚意。
战胜疫情、维护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当务之急。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认为,中国在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方面还有很多事可做。“目前,在危重病人救治、防疫物资援助以及抗疫经验分享等方面,很多国家仍然需要中国的帮助。随着各国对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的需求大幅提升,中国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与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势在必行。”
常年活跃于医疗创新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深有同感:“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技攻关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中国与世界各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加快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治疗技术和药物科研攻关进展,也有利于全球医疗创新项目的推进,是潮流所向。”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建议,面对疫情冲击下的全球新形势、新变局,应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特别是疫情防控中,国际医卫领域科技合作凸显积极成效,应以此为契机,加快“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
“疫情后,各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愿望将更加强烈。中国有经验、有力量,应当抓住机遇,依托‘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为各国发展创造新增长点,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导师张水波说。
图片说明:
图①:4月25日,在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项目工地上,中国电建员工进行施工。
新华社发
图②:一月十四日,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教学点,一名巴基斯坦学生展示写好的福字。
新华社记者 李浩摄
图③:5月1日,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现代阿尔赫西拉斯”轮靠泊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该船完成装卸任务后,将沿“海上丝绸之路”驶往海外。
章勇涛摄(人民视觉)
图④:3月18日,在意大利帕多瓦,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与当地医生在一起。
新华社发
图⑤:5月10日,在埃及开罗,工作人员搬运中国政府援助的抗疫物资。
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5/27/content_1989107.htm
(编辑 张华 代维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日报海外版:众行致远,美美与共
- 上一篇:人民政协网:刘昌俊委员:提高博士生招生比例
- 下一篇:金东寒调研灾难医学研究院
相关推荐
- 中国教育报:跨越山海携手攻坚奔小康——教育系统对口帮扶最后五十二个国家级贫困县纪实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试行“完全学分制”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学习
- 北方网:南开区与天津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助推创新南开 实现互利共赢
- 科学网:痴迷“铺地砖”的数学家
- 津云:全国高校研究生院院长齐聚天津 共话研究生教育新面貌新作为
- 《能源与人工智能》期刊编委会在天津大学举办
- 光明日报:老字号狗不理转型算不算成功
- 天津大学召开2021年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动员会暨培训大会
- 新华网:各地广泛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五四主题团日活动
- 校党委中心组开展党史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 天津日报:天大新生25日起开始报到
- 人民日报: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中更好开辟未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领导探望慰问我校外籍专家
- 冯骥才和他的“艺术家们” ——《我的艺术清单》今晚在央视3套播出
- 金东寒当选天津大学校友总会会长
- 学校党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学习进行时(二)
- 天津日报头版:天津大学打造节水生态校园
- 天津日报:藻类氮磷“膳食失衡” 天大团队发现重要成因
- 中国科学报:腊八蒜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
- 脑机接口软件有了“中国平台”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