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试点高校强基计划陆续启动报名 将招录哪些人才?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郎朗)“五一”小长假过后,30余所高校密集发布了“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5月10日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强基计划”报名平台陆续开始接受报名。“强基计划”招收哪些领域的人才?各个高校的招生有什么要求?后续的培养方式如何?
报名通道开启,强基计划招收哪些人才?
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同时,教育部表示,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强基计划”一经发布,便受到广泛关注。这个计划主要想招收哪些方面的人才?谁能拿到高校“强基计划”入场券?
根据各高校的招生简章,报名考生要具备的条件诸如,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秀或相关学科领域有突出才能和表现。
根据此前教育部发布的文件,“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招生专业方面,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从目前已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高校的专业设置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清华大学计划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历史学类等共11个专业招生;国防科技大学安排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物理学专业招生,共计划招录60人。
各个高校也拿出了自己的基础学科王牌专业。比如,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学科全部为A+学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明确强调,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科专业都是学校入围世界一流学科专业或教育部学科评估A+、A的学科,以及位居ESI千分之一的优势学科。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高校明确,被“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只能换到该校同一专业类的非强基计划班,或者高校实施强基计划的同类别其他专业。
从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来看,计划的报名日期大多从5月10日到5月底,大部分学校要求,考生只能报考一所试点高校,每位考生可以填报的专业数量从1个到4个不等。
招生名额方面,在已经明确公布招生计划的高校中,各校为“强基计划”开放的招生名额从几十到200余个不等。
资料图:4月23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回民中学,学生在迎战高考的主题条幅上签名。中新社记者 宋敏涛 摄
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在高考之后
对广大学子和家长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要入选“强基计划”,需要满足哪些要求?该如何报考、考核哪些科目?
根据教育部的说法,“强基计划”在于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学生的招生模式。也就是说,考生需要连闯两关:首先要参加高考,再参加高校设置的综合校考。综合校考一般分为笔试、面试以及体育测试三部分,个别高校只有面试和体测。
将体测列入校测的考核环节,是“强基计划”的一大特点,不过也有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表示,体测结果不计入校考成绩,但不合格不予录取。
从教育部的要求和各校的招生简章来看,决定考生最后录取结果的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共同构成,其中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成绩占比15%。
按照教育部的说法,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重要作用:一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
二是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
此外,对于面试,各高校大都强调“双随机”抽签、“双盲”、并将全程录像。“强基计划”也被纳入了巡视和督导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资料图:3000余名2018级新生来北京大学报到,开启大学生活。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小班化、导师制、动态进出
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将如何培养?目前,各校简章中都重点介绍了对“强基计划”所招收学生的培养方式。其中,小班化培养、学科交叉和通识教育、导师制度、本硕博衔接培养等特色较为鲜明。
比如南京大学不仅单独设计了培养方案,还明确承诺“每生一项目、一导师、一游学”。
上海交通大学针对“强基计划”的学生,将采取“4+5(含海外)”本博培养模式。学校将为“强基计划”本科生提供辅修工科专业机会,并为高年级“强基计划”本科生提供理工交叉的特色课程模块及本科生研究计划(PRP)等各类机会,面向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基础学科研究领域,设置相应的核心基础课程和研究课程模块供选修。
针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清华大学表示,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学校将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不过,进入“强基计划”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多所高校明确“强基计划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
天津大学为每位学生建立全方位立体成长档案、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在校生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档案和能力清单,以数据和事实描述学生特点、特长和能力等,助力每位学生的人生成长。
山东大学将在学生入学后第三学年末、第四学年末和第五学年末进行3次考核与分流,通过者方可进入本研衔接、博士阶段学习;未通过者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同时从相应专业普通班中选拔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增补进入“强基计划”。
这也意味着,入选“强基计划”还仅仅只是个开始,要想顺利完成“强基计划”的学业,学生丝毫不能松懈。
中国新闻网:https://share.gmw.cn/politics/2020-05/12/content_33821879.htm
(编辑 赵习钧 全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新闻网:试点高校强基计划陆续启动报名 将招录哪些人才?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举行
- 天津日报:精准发力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
- 创历史新高 天津大学54项成果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
- 人民日报:“天问加油!落地一定要稳稳的!”
-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
- 图书馆档案馆党委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活动
-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1次会议在江苏无锡举行
-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引发强烈反响
- 中宏网┃张中祥:8金5银3铜 —— 冬奥冰雪项目严重偏科生荷兰带给我们的启示
- 今晚报头版:天津大学推行小份菜 引导师生节约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念好“节约经” 养成“新食尚”
- 天津大学福建校友会2021年年会活动成功举办
- “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成立 发布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立项结果
- 天津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天津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侧记
- 【图集】雨雪中 他们坚守校园 等待春归
- 深夜零下五度,怕冷的巴基斯坦小伙站在天大校园…
- 中国青年网:天大研支团“云课堂”开学第一课:爱国情强国志
- 天津大学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人民论坛网:颜晓峰:全面理解和把握“十个坚持”历史经验
- 光明日报:天津正式拉开“找海洋要水喝”序幕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