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天津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院长吴琦“带出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我最好的作品”
天津日报讯(作者 吴琦 记者 姜凝 摄影 王倩)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作为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呼吸内科专家,从春节前开始,就一直在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工作。为救治患者、防控疫情,我所带领的市级救治专家团队24小时值班,充分发挥多学科合作优势作用。在海河医院设立重症与危重症救治病区,实行集中救治,对危重患者进行一人一策,重点管理;配备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等专业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的应急医疗救治团队,确保每名患者随时能得到充分救治。
天津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院长 吴琦
从2003年的SARS至今,每一次疫情的出现都是对定点医院的练兵。如今,海河医院结核科在全国响当当,呼吸科是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在全国是优秀的。因此,在这次战“疫”的关键时刻,这支团队冲在最前线。我们的医护人员现在进入“红区”不会手忙脚乱,他们对于工作路径很清楚,工作做得非常精细,保持着平和的心态,这对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带队伍比较严格,大家都非常努力,组织的医院练兵是内外科全部参加。因为一旦疫情发生,需要动用整个医疗体系,那就是内科和外科同时投入,这也培养了大家同舟共济的情感纽带。十年探索、十年练兵,新冠肺炎来袭,在疫情面前没有人当逃兵,这是我引以为傲的。治病救人、想方设法让患者重获健康,这是医生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觉得管理好一家医院、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我最好的作品。
本报记者 姜凝 整理
本报记者 王倩 摄
记者手记
吴琦话语中都是前辈、同行的付出,并没过多谈及自己为诊治患者做过什么。作为呼吸与危重症领域著名专家,从医30多年的吴琦曾主持完成国内首例经支气管肺减容术,在国内率先开展支架介入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努力把科技创新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从17年前奉命火速奔赴“红区”,与SARS面对面搏斗,到海河医院练兵十年拱卫津门,再到此次战“疫”中临危受命出任天津市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在一次次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浴血实战中,无数次“逆行”的吴琦被打磨成抗疫“利器”,身上凝聚着天津医务界不惧不悔的使命担当。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0-04/09/content_153_2542699.htm
(编辑 张华 代维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津日报:天津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院长吴琦“带出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我最好的作品”
相关推荐
- 今晚报:天大图书馆服务升级 师生读书更便捷
- 新华社:转型升级一直在路上——富通集团坚守主业创新发展的启示
- 光明日报:天地间,有大课堂有大舞台 ——中国高校扶贫掠影
- 人民日报:“双碳”之下,矿业如何直面挑战
- 我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例会
- 天津大学深入开展清明节祭奠先烈主题教育活动
- 津云:天大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注释数据库上线向全球开放服务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向全国高校发出“乡村振兴英雄帖”
- 天津日报:天大新生25日起开始报到
- 央视新闻:[新闻周刊]本周特写 天大小景
- 天津大学地科院陈玖斌教授应邀担任《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期刊副主编
- 你好,校友!谢谢,朋友!天大抗疫,他们雪中送炭
- 中国新闻图片网:抗战胜利纪念日 天津高校学子缅怀历史
- 人民网:天津大学欢迎退役大学生光荣返校
- 天津大学师生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况
- 天津广播:嫦五成功落月,“星际挖掘”有咱天津人的参与!
- 扮靓天大,只为温暖4000颗留校过年的心
- 天津大学参加中外及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第八次会议
- 天津教育报:天津大学附属小学带领学生走进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环境学院吕石磊教授团队获得“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