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线”
疫情防控期间,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教、听课不停学”的号召,同时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提升自身师德水平和育人能力,加强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线上方式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大讲堂系列活动。近日,组织全校教职工在线收看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举办的“师德大讲堂”网络直播活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主讲《课程思政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促进作用》,2019年新入职教师均参加了此次专题报告。
报告以一封来自学生的信件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名毕业生从以赚钱为出发点到以治愈病人为己任的转变历程,阐述了课程思政工作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意义。张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讲述了他从“教师”转换为“教育工作者”、从“教书”到“育人”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张教授指出课程思政是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的育人是寻道、学道、悟道的过程,最后的落脚点在于传道。张教授强调要深刻理解并厘清“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学生成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张教授用详实的事例分享了本人及教研室团队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有意、有效衔接和融合,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积极引导和培育学生价值观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教师们纷纷表示从张教授的分享中认清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的方法、认识到了思政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启迪、受益匪浅,随后教师们进行了积极的线上研讨交流。
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唐丹表示:“自己从做兼职辅导员到专职辅导员,从适应到坚持、热爱,对这份职业、对教师本身的认知,都在慢慢积累。辅导员工作极具特殊性,我们对学工团队的归属感、对职业本身的情感认同,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基础。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相互成就,亦师亦友,更要做益师益友。”
机械工程学院吴兴文老师的《机车车辆概论》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讲解机车车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铁道车辆的兴趣。他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提升课程专业知识质量,可以在课程中多讲解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更加宏观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所从事行业的本质;在针对特定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可以从知识点的起源以及创始人的角度,深度剖析,为学生讲解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讲述知识创始人的艰苦奋斗里程,以及行业学术专家及大人物的故事,从而潜移默化的通过人物背景的介绍,来给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郭冰倩认为,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通过这次学习,让自己更加热爱学生,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要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詹大为老师觉得在进行信息学科专业教育时,也应该将思政教育与信息专业内容相结合。结合国际上信息相关技术的合作和竞争,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以及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并鼓励学生未来在相关领域攻坚克难,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琦老师主要从事环境与可持续性功能材料研究,他表示要在教学与科研育人实践中更加重视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材料研发、生产、使用全寿命过程对于环境产生影响的观念,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明确科研方向和更明确的教育理念。今后将继续注重课程思政在育人上的重要作用,育人先自育,激励学生的同时激励自己,努力培养好学生。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弓亮老师意识到作为大学教师、硕士生导师,在日常工作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绝不仅仅是教授专业课知识,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发展、成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而绝不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最后,自己还应是学生的表率,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菁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地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除了专业的理论素养,教学的感染力还来自于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始终坚持师道尊严,做到严于律己、持身以正,在教学、生活和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给学生树立好榜样,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建筑与设计学院汤西子老师认为只有加强对自己的品德及学识要求,才能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为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类专业课程中,通常会选取实际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方作为设计场地,如棚户区、城中村等,在保障其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合适的手段(走访、问卷发放等)进行多次实地调研,使其了解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及诉求,识别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并在后期的方案指导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到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诉求,并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未来的城市规划师,应该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育虹老师作为新入职教师,通过此次大讲堂,课程讲授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理解。最大的收获是明确了如何把课程思政、师德师风与专业课程教授融合在一起,并表示在今后的课题教授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们知识,更应注重对他们人格素养、科学观、价值观的培养。
医学院樊梅体会作为新教师,要不断学道、悟道,才能更好的传道;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不忘教育初心,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茅以升学院辅导员任淑莉表示,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明确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定位,不仅要在课程思政的探索中投入充足实践与精力,更要注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师风与师德素养,切实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让更多青年更好地成长,更成熟地成长,接好社会主义建设接力棒。
竺可桢书院辅导员王琼谈到,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可能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这需要我们坚持探索,合理施教,达到师生良性循环反馈进而共同提升的效果。
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辅导员黄伊舲表示,作为一名留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初心应不仅是帮助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在和留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培养其“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感,让留学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学生的积极反馈,也能激励我们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工作做得更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线”
相关推荐
- 西南交大全面动员部署党史学习教育
- 【共克时艰 交大战“疫”】后勤与基建管理处2月8日情况通报
- 关于开展“我身边的双严故事”征文活动的通知
-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通知(第一轮)
- 【守初心 担使命】西南交通大学开展2019年新增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
- 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成都正式启用
- 双凤展翅飞 ——记峨边双凤村第一书记王文彬
- 西南交大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 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涛来校走访调研
- 立春,我们为武汉加油!
- 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资格审查及答辩有关事项公告(2021年第4号)
- 关于举办“明诚讲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第四讲)的通知
- 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四个贯通”打造“大监督”格局 凝心聚力护航交大新征途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 学校进一步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 王顺洪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党支部活动
- 校领导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 西南交通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通知
- 学校党委召开第14次全体(扩大)会议研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 关于再次强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关注意事项的通知
新闻公告
- 成都石室中学田间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6
- 西南交大召开中层干部大会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03-15
- 2022年大学生入伍倡议书 03-14
- 吉利学院阙海宝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1
- 校领导调研指导后勤基建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