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采访游旭群校长:面对疫情 也需心理防“疫”
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刚刚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一书编委会主任、我校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2月6日,《光明日报》在第9版刊发了采访报道,题为“面对疫情 也需心理防‘疫’——对话陕西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
媒体链接: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2/06/nw.D110000gmrb_20200206_5-09.htm
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742342848415363219&item_id=5742342848415363219&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全文如下:
面对疫情 也需心理防“疫”
——对话陕西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柴如瑾《光明日报》(2020年02月06日09版)
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
面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看到,不少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本地疫情发展状况和心理咨询队伍的实际情况,组建专门队伍,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
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刚刚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一书编委会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问题。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总体来看,作为一种压力事件,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比如大家这两天会特别关心疫情相关信息,信息不够明确时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担忧、责备,甚至是抑郁和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节奏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应当注意的是,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节奏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比如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于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微弱,并未达到临床标准,在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下面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自己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等;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惹等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回避社交、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普通人可以不必太在意吗?
游旭群:我认为,目前最需要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可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也就是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认知策略就是客观评价压力事件,同时重新评估自己应对压力的方式。也就是说,不要夸大或者歪曲事件的危险性,把疫情比作世界末日、认为所有地方都有病毒感染等等,就属于非理性认知;同时,要积极反思自己的焦虑和恐惧究竟来源于哪些方面,是不停地刷手机?消极思维太多?还是防护措施不到位?反思之后,尝试采用新的方式来管理压力,提高自己的控制感和效能感。
情绪策略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舒缓情绪上的紧张感,有效减压,比如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行为策略就是通过一些行为放松技术来自我调节,比如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运动等,也非常有助于缓解压力。
获取心理支持的第二个层面就是社会层面。人是社会动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圈中,有效利用来自他人、群体和组织的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柴如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采访游旭群校长:面对疫情 也需心理防“疫”
相关推荐
- 我校与海南师范大学举行对口支援工作推进座谈会
- 《延安·青年》第二集:红色延安,缘何成为爱国青年争相奔赴的“圣地”?
- 我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正式上线
- 【战疫情,我们在行动】音乐学院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 我校男子足球队在陕西省大学生足球联赛中捧得冠军奖杯
- 我校召开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意见反馈会
- 我校隆重举行2018-2019学年学工系统表彰大会
- 出版总社3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资助
- 文学院在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 国际商学院举行学生党支部线上集体学习报告会
- 我校2020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完成
- 计算机科学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会议
- 文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七次集中学习研讨
- 我校“美好‘食’光”爱粮节粮系列活动启动
- 陕西省首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在我校举行
- 我校举行老年人体育运动会
- 西部智慧教育应用创新研讨会暨对口支援临夏州项目总结会在甘肃省临夏州召开
- 出版总社“诗说中国”项目入选首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优秀案例
- 我校代表队参加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乒乓球团体比赛
- 陕西师范大学1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新闻公告
- 李贵安赴陕西部分区县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4
- 马晓云赴青海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1
- 董治宝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0
- 马博虎赴甘肃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09
- 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调研信息公开工作 06-08
高考招生
- 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本科和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