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新文科实验班及人文科学、理科试验班建设研讨会
1月13日上午,我校在长安校区校务楼三层第一会议室召开了“新文科实验班”以及“人文科学、理科试验班”建设研讨会。副校长党怀兴,校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李贵安,相关学院负责人、实验班项目主任,以及教务处领导班子、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石洛祥主持。
遵循“学科融合、综合创新”的培养理念,结合新技术革命时代下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新特点,发挥我校人文社科突出优势,贯通文史哲,融入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理念,学校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和哲学三个专业选拔优秀本科生,在2019级分别试点组建了3个“新文科实验班”,探索培养未来文史哲学科领军人物和文科大师、大家。
会议第一阶段就“新文科实验班”建设情况进行了第三次集中研讨。石洛祥汇报了近期带队到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班”和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等单位调研的情况,介绍了这些高校在新文科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三家培养学院分别汇报了新文科实验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与会人员认为,新文科实验班培养理念先进,培养模式新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一个学期的培养效果来看,参与各方普遍反映良好,但在课程体系设计、学科交叉融合、优质师资共享、机制体制打通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研讨中,李贵安指出,跨学科人才培养,在坚持学院人才培养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要加强学院之间协同、学院与学校之间协同、教师与学生之间协同,构建起“一主多辅,多主体协同”的良性循环工作格局。他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一是要论证好培养方案,设置科学的新文科课程体系。二是要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三是要处理好学院内部各种创新班的关系,错位发展。四是要高度重视,学院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建设。
党怀兴在讲话中对新文科实验班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注重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注重各个培养环节的一体化设计,深入思考,稳步推进。他进一步指出,新文科建设,各相关单位要发挥学院教学委员会的作用,认真研讨,要在关键环节重点使力,尤其要抓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根据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合理确定各个课程模块学分比例,三个实验班既要贯通融合又要有所区别,既要设计好学科平台通识基础课又要设计好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特别要在专业选修课上下功夫,提供多元选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特别抓好学科融合,抓好名师授课,抓好专业导引,同时要充分考虑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强化研讨性教学、场域教学等教学改革,强化落实“新文科读写讲计划”,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造就未来文科大师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非师范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在前期专业大类招生和新文科人才培养探索的基础上,学校于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实施对象为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三个专业;“理科试验班”特定实施对象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四个专业。试验班拟于2020年开始招生或选拔。
会议第二阶段就“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启动建设进行了研讨。本科招生办公室辛向仁主任简要介绍了学校本科招生改革的相关情况,对试验班的申请设置作了说明。石洛祥结合国内部分高校开展文、理科大类招生培养的情况,汇报了学校关于试验班招生培养的初步设想和建议方案。与会人员就试验班的招生选拔分流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培养特色与举措、学院协同机制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研讨中,李贵安指出,在学校逐步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进一步凸显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的战略下,非师范培养也将迎来变革,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坚持“少而精”培养,重构非师范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试验班的设置提供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遇。
党怀兴在讲话中指出,为深入践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启动建设“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就是要促使各专业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厚植沃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当前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抓质量建设、内涵发展,我们要立足这一目标,以“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建设为契机,大胆创新,升级改造已有的各类创新班,建设好一流本科专业,着眼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要求,教务处要广泛开展调研,借鉴兄弟高校先进经验,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实际,严密论证,系统设计,创新有利于拔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形成既兼顾拔尖人才培养特点又具陕西师大特色的试验班建设方案。各相关学院也要结合专业实际深入思考相关问题,打破学科专业藩篱,与兄弟院系及学校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和协作,从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角度出发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为打造具有师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召开新文科实验班及人文科学、理科试验班建设研讨会
相关推荐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召开主题教育班子成员第九次集中学习研讨
- 高等教育出版社向我校捐赠大型图书《四部丛刊》
- 王永安一行走访慰问陆军边海防学院
- 共赴一场特殊的云端之约:线上开课,如期而至!
- “陕西师范大学与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共建优质学前教育” 项目启动仪式在滨州举行
- 我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会
- 我校学子在首届“河仁杯”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
- 我校首批研究生支教团赴贵州沿河第三中学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 陕西师范大学举办“与中学生谈经典”系列公益讲座 党怀兴教授首场开讲
- 我校举行2019年纪念“12?9”运动暨阳光体育半程马拉松接力比赛
- 我校召开2019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安排会议
-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
- 生命科学学院举办博士学位论文在线预答辩会
- 【停课不停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肩负责任
- 外国语学院王启龙教授率团赴印度新德里访问交流
- 黄寿成教授向图书馆捐赠黄永年先生专著
- 我校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获教育部关工委表彰
- 我校召开2019级教育硕士及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实习动员暨培训大会
- 我校召开第十一届党委常委会第47次会议
- 《地球科学进展》期刊报道我校“火星风沙地貌”系列研究成果
新闻公告
- 李贵安赴陕西部分区县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4
- 马晓云赴青海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1
- 董治宝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0
- 马博虎赴甘肃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09
- 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调研信息公开工作 06-08
高考招生
- 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本科和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