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我校召开
10月26-27日,以“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十九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我校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我校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哲学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和学术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大会开幕式由我校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教授主持。副校长党怀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江教授,《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研究员,陕西省社科联主席、我校原党委书记甘晖研究员先后致辞。
党怀兴副校长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和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对出席本次学术论坛的嘉宾、学者表达了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认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解人类文明范式深刻转型和价值观的深刻变革,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效拓展新时代人类共同价值与美好生活追求的新话语,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责任和使命。
张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主题“公共价值和美好生活”与历史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全面提升紧密相连。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面向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现实,回应愈益复杂、艰深的时代难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使命与应有的担当。张江教授期望此次论坛能够挖掘马克思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呼吁在研究中诞生更多“中国化”的学术思想。
喻阳研究员认为,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对马克思主义原典的理解及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和指导中国现实等方面仍有不足,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很多关键问题的理解上有待达成更广泛的共识,仍需全体哲学工作者共同努力。
甘晖研究员指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我校哲学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将对促进陕西省哲学和其他学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面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要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26日上午和27日上午,大会分别进行了七场主题报告。关于“公共价值”这一主题,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结合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资本论》等阐发了马克思对“公共性”的理解;浙江大学张盾教授着眼于卢梭和黑格尔阐释了如何理解“公共性”的问题;河南大学吕世荣教授从多角度提出了与“公共价值”相关的若干问题;吉林大学王庆丰教授认为“公共性资本”的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驯服资本主义的逻辑。关于“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吉林大学孙利天教授结合罗尔斯和霍耐特等西方哲学家以及中国现实谈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提出要以开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高度来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华侨大学王福民教授分别从多角度挖掘了美好生活的丰富意涵。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以“决定论”和“能动性”的双重变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中国化历程做出了深刻的理解和展望。清华大学夏莹教授对新资本形态的特征及其内在矛盾做出了探索性的揭示并结合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提出了应对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冯颜利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张雄教授、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中山大学马天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和南京大学刘怀玉教授则分别从哈贝马斯的社会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空间”理论等视角阐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26日下午,与会专家围绕“公共性与公共价值”“新时代美好生活及其建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分别参加了五个分会场的论坛研讨。
此外,借助众多学术名家齐聚我校的契机,会议期间,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还以高端对话、专场学术讲座、哲学书院首届文化节、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组织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文喜、唐正东、刘森林等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中国高等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主编、编审参加了相关活动。
10月27日中午,本次论坛胜利闭幕。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孙麾、第二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承办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分别在闭幕式致辞。本次论坛充分展现了中国学人对马克思哲学落地生根以回应时代问题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担当,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扎实地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观照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更将以中国的学术话语解析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制度特点,形成中国标识性的概念体系和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经典著作,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十九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我校召开
相关推荐
- “疫”路同行,与爱相伴:校党委副书记王永安与湖北籍受助学生“云话谈”
- 附属中学、附属小学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
- 我校召开首批全国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验收会
- 我校首届“红烛杯”写作大赛成功举办
- 陕西省首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在我校举行
- 出版总社丝路平台项目入选国家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项目
- 审计内控党支部联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党支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 创新举措 统筹推进:陕西师范大学扎实开展线上本科招生工作
- 【初心·使命】游旭群校长深入西安教学仪器厂开展主题教育调研
- 我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 宁夏吴忠市副市长张学慧一行来校考察调研
- 心理学院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我校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全体师生顺利返校复学
- 出版总社《遗园》《风从场上过》荣获第五届柳青文学奖
- 【停课不停学】心理学院新学期本科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 程光旭书记一行看望并祝贺张平祥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初心·使命】体育学院党委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及学院事业发展
- 《光明日报》丨游旭群:传承西部红烛精神 肩负教育报国使命
- 校党委第九巡察组召开巡察“回头看”整改情况满意度测评大会
新闻公告
- 李贵安赴陕西部分区县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4
- 马晓云赴青海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1
- 董治宝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0
- 马博虎赴甘肃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09
- 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调研信息公开工作 06-08
高考招生
- 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本科和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