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王超课题组在选择性氢转移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展绿色、高选择性的催化反应是解决化学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催化脱氢过程的氢转移反应是一类绿色的化学反应类型。“绿色催化与合成团队”的王超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发展新的催化剂、催化体系和策略来控制氢转移反应中的选择性问题,以期发展绿色、高效、高选择性的有机化学转化方法。先后发展了用于氢转移反应的环金属铱催化剂(Chem.Eur. J.2015,21, 9656;ACS Catal.2017,7, 1831)、双铑催化剂(Chem. Sci.2016,7, 4428;Green.Chem.2016,18, 4605;Chem. Eur. J.2017,23, 14445;ACS Catal.2019,9,4441)、双铜催化剂(Chem. Eur. J.2017,23, 3051;Chem. Eur. J.2017,23, 3062;Catal.Sci. Technol.2017,7, 5510)以及铁催化剂(Chem. Eur. J.2018,24, 13118),实现了系列基于氢转移过程的高化学选择性反应。近期,课题组进一步拓展了铁催化选择性氢转移过程的应用(J.Am.Chem. Soc.2019,141, 13506),并在不对称氢转移领域取得进展(Angew.Chem. Int. Ed.2019,58, 10528)。
氢胺化反应是将烯烃、炔烃等基本化工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胺类化合物的一类重要转化过程。由于氢胺化反应可以生成马氏和反马氏两种产物,氢胺化反应中的化学选择性控制一直是该反应中的一大难题。课题组基于氢转移的策略,发展了基于廉价铁催化的烯丙醇反马氏氢胺化和氢酰胺化反应,实现了系列γ-氨基醇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该催化体系具有高反马氏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泛、官能团耐受性好等优点;且反应中手性底物的立体构型在产物中能得到保持,可以有效的对手性氨基酸,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等复杂分子进行修饰。机理研究表明,反应通过两个协同的催化循环进行,即Fe-PNP络合物催化脱氢/氢化过程和胺底物作为有机催化剂促进的迈克尔加成过程。该催化体系对氢胺化反应的类型进行了有效拓展,并为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上,陕西师范大学博士马威为第一作者(J. Am. Chem. Soc.2019,141, 13506-13515, DOI:10.1021/jacs.9b05221)。
手性胺类物质是合成药物分子和精细化学品最为重要的一类中间体。不对称氢化是合成手性胺类物质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例如除草剂(S)-metolachlor的合成中就以铱催化的亚胺不对称氢化(80 bar H2, >10000吨/年)作为关键步骤。但是,亚胺不对称氢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亚胺中间体稳定性差,不易分离;2.氢气的使用有潜在危险;3.手性伯胺的直接制备较困难。基于氢转移(借氢)策略,醇对胺的不对称烷基化能避免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合成手性胺类物质的一条较理想途径。目前已有一些成功的体系报道,但均需使用Ir或Ru等贵重的过渡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残留是制药工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发展无过渡金属参与的手性胺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氢转移策略,课题组发展了一例无过渡金属催化合成手性胺的方法,并通过和北京化工大学的雷鸣教授合作对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研究发现,在催化量的NaOH和酮存在下,消旋仲醇能和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反应得到高非对映选择性的手性胺类物质。该反应可以用来制备各种α-手性芳胺类化合物。反应原料和催化剂易得,可以放大到10 g级规模制备,反应产物可通过简单的酸解得到手性伯胺。特别重要的是,当使用氘代消旋仲醇时,能以高的氘代率和非对映选择性得到相应的氘代手性胺,并可应用于氘代手性药物的合成,如NPSR-568和(S)-Rivastigmine。该反应为手性胺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由于没有过渡金属参与、操作简便,该方法具有在工业,特别是制药工业上制备手性胺的应用前景。
中间体分离、同位素标记等机理研究表明,反应中酮先与亚磺酰胺反应得到亚胺,亚胺在Na+离子的作用下被醇还原。DFT计算表明在决速的还原步骤中,Na+离子与亚胺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均有作用,经过一个6+4的环状过渡态而实现高选择性的氢转移。实验表明产物的构型决定于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与醇的构型无关;这一结果也与DFT计算相符。该反应的发现及其机理为新的选择性氢转移反应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关结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肖苗和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岳鑫为共同第一作者(Angew. Chem. Int. Ed.2019,58, 10528,DOI: 10.1002/anie.201905870,Hotpaper, Back cover)。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3145,21473109),“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2016KJXX-26),陕西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项目(16QNGG008),“111”引智计划(B14041)以及中央高校基金等经费的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化学化工学院王超课题组在选择性氢转移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相关推荐
-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胶片上的中国——百部红色经典电影海报展”
- 我校医养服务中心被评为“西安市2019年度医养结合试点先进单位”
- 【停课不停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召开线上本科教学工作会
- 出版总社党总支开展“学‘四史’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
- 出版总社5种图书获2019-2020年陕西省图书整体设计奖
- “抗疫战”第一本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由我校出版总社正式出版
- 陕西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挂牌仪式
-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参观陕西省庆祝新中国70周年成就展
- 我校举办数学-地理-物理交叉学科论坛
- 胡卫平教授应邀出席GES2019未来教育大会并做主题报告
- 我校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决赛中喜获佳绩
- 我校举行纪念史念海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
- 王永安副书记组织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工作推进会
- 音乐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姜慧入围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 . 23”艺术节优秀成果作品展
- 体育学院开展主题教育第七次集中学习研讨
- 我校召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工作研讨会
- 农业产业现代化与乡村治理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袁祖社教授一行受邀赴洛川调研
- 李建科教授团队论文被“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选为封面论文
- 白靖宇:“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 学校领导看望慰问春节留校学生和在岗职工
新闻公告
- 李贵安赴陕西部分区县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4
- 马晓云赴青海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1
- 董治宝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0
- 马博虎赴甘肃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09
- 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调研信息公开工作 06-08
高考招生
- 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本科和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