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游旭群教授为哲学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授“优良心理与健康人生”

2020-09-20 0 新闻公告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9月14日晚,我校校长游旭群教授应邀为哲学书院通识核心课程“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做了题为“优良心理与健康人生”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哲学书院常务副院长袁祖社教授主持,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有谋、副院长刘冬、石碧球以及哲学书院的百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参与了此次讲座。

游旭群教授谈到,《哲学智慧与时代问题》课程探索哲学前沿,关注时代问题,充分发挥了哲学学科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中的突出作用,是一门非常好的通识核心课程。他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心理学进行反思,分析了当今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局限。游旭群教授认为,对于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当前研究者大多是从临床的角度进行定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机理。因此,他指出:“缺乏多学科、全视野的角度来对人的本质属性加以理解,是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释和干预的重要原因。”

在谈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时,游旭群教授认为,心理学研究中将人的心理还原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作为解释人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的还原论方法,并不足以将人的本质揭示出来,这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并未触及人的社会意义、政治学意义、文化学意义。因此,针对目前心理学研究范式的不足,游旭群教授从自身多年研究经验出发,提出了心理学发展的新思路,他说,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分离出来,但其发展的终端仍然是哲学,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哲学的思考。

接着,游旭群教授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指出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身心灵的冲突以及诸文明之间的冲突。游旭群教授认为,这些冲突的根源在于人内心无穷无尽的矛盾,因此,“构建一个健康的人生观、一个内在和谐的心理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单一个学科的问题”。游旭群教授随即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准,即自我和谐、人对他人的认同以及人对社会的认同。

最后,通过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考察,游旭群教授提出了生物学规范、心理学规范、文化规范、社会规范和政治规范作为人的五大行为规范,在他看来,五大行为规范还只是“他律”规范,但只有成为“自律”的人,才能实现人心灵上的解放。他通过分析革命年代信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引领作用,指出只有信仰才能实现对人的五大行为规范的超越,使人成为“自律”的人。信仰是使命之源,信仰是幸福之道,也是我们获得健康完美人生的根本所在,有信仰的人才能真正的得到解放,才能真正获得人的价值体验。

讲座结束后,袁祖社教授对游旭群教授的讲座做了点评。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参与此次讲座的师生们向游旭群教授踊跃提问,游旭群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与回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游旭群教授为哲学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授“优良心理与健康人生”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