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我校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和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

2020-09-21 0 新闻公告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人才项目和重点项目取得新的进展。化学化工学院赵玉明教授申请的“天然产物合成”项目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唐三一教授团队申请的“新发重大传染病预测预警系统构建和防控措施评估研究”项目获重点项目资助。

赵玉明教授

赵玉明,教授,2010年在兰州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赴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手性氮杂卡宾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和复杂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2015年1月以来在我校化学化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合成导向的有机合成方法学及药物化学,迄今已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德国应用化学(Angew)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7年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2019年荣获亚洲核心计划讲座奖。

近年来,赵玉明教授专注于含有独特多环结构或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首次实现了二萜天然产物paeoveitol、cephanolides B-C、ganocin A、ganocochlearins C-D及cochlearol T的全合成。同时,完成了二萜天然产物ganocins B-C、chatancin的高效全合成及多环生物碱morphine、codeine、cepharamine及metaphanine的发散性合成。本年度以“天然产物合成”为题申请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拟开展三尖杉二萜天然产物及尼亚那属二萜天然产物的发散性不对称全合成。通过项目的研究,预期将不仅丰富和引领这两类复杂多环天然产物的合成,同时对阐明其可能的生源合成途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唐三一教授团队

唐三一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数学和生物统计学研究。唐三一教授团队本次申报的重点项目针对新发重大传染病,发展相对统一的且融合我国特有的防控措施的一般性模型框架,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交叉验证和模型族驱动的深度学习,确定重大传染病疫情发展初期、高峰期以及平稳期所对应的传播动力学的最佳模型族;创新发展理论分析和统计方法确定模型的阈值条件,评估围堵与缓疫策略的有效性、时效性与依从性;研究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和韩国采取的类SARS围堵,欧洲和美国采取的类大流感缓疫等不同策略的成本效益,揭示这两种防控策略的差异性,服务于国际疫情防控;结合SARS、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成果,融合模型求解、参数估计、敏感性分析、关键技术指标计算等程序代码,构建基于模型族的预测预警系统软件,为新生重大传染病进行快速预测、预警,为实时、准确和高效的评估决策提供数学模拟平台。通过平台最终实现能在新型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给出疾病暴发风险和发展趋势的评估报告,为疾病防控和政府决策部门快速决策提供关键指标,服务于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自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来,我校已有4名青年教师获批该项目。重点项目支持科研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者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重点项目的实施,在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相关重要领域或者科学前沿取得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和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