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至德 大医情怀——我校终身教授段逸山走进《岐黄中国》系列思政课堂
4月26日我校终身教授段逸山老师走进《岐黄中国》思政课堂,以“天地至德与大医情怀”为题,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和“新时代大医的人文情怀”两大方面,层层展开、环环相扣,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情真意切、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中医特色思政课。
“乾天坤地至德境,精诚且悯大医情。仁寿慈悲儒释道,欲致高远求放心”。讲座伊始,段逸山教授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入手,引出美好生活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联。接着,段教授以群经之首《周易》的“生生之德”为始,指出“德”贯穿于儒道释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他激情满怀,引经据典,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传统文化中“德”的深刻内涵。
随后,段逸山教授紧密围绕中医学子成长发展需求,指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须有“精、诚、悯”的大医情怀。他结合李时珍、叶天士、朱丹溪、许胤宗、皇甫谧等名医的求学行医历程,引用“罗门拱立”、“程门立雪”等著名典故,循循善诱,倡导医者首先要“精”,即求学虚心,为学敬业;其次要“诚”,即为人诚信,行事审慎;再者要“悯”,即心存同情,感同身受。对于如何体悟大医的情怀,段逸山教授提出要“求放心”,就是要将自身放逐的心收回来,回到求学和敬业上。最后,段逸山教授用 “知崇礼卑”、“知雄守雌”等中国哲学智慧勉励青年学子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心胸宽广,自觉做“有志、有实、有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新时代中医的开拓者。
讲座结束后,段逸山教授还和学生们就“当代中医应专注实验研究还是关注经典典籍”、“如何成为一个君子”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意犹未尽。
《岐黄中国》系列思政课程,彰显学校特色、专业特点,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中医药院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岐黄中国》品牌课程,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地至德 大医情怀——我校终身教授段逸山走进《岐黄中国》系列思政课堂
相关推荐
- 中共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秋季学期工作会议举行
- 我校举办2022年离休干部迎春团拜会
- 我校举办驻沪外籍人士中医体验之校园开放日活动
- 中国科技峰会系列长三角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在沪召开
- 我校举办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 我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 我校召开新时代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中期评审会
- 我校开展“节约粮食 杜绝浪费”系列活动,倡导校园勤俭风
- 我校新一届伦理委员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
- 校党委书记曹锡康调研康复医学院工作
- 我校贾立军、邓跃毅、周嘉三位教授入选新一批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 康复医学院建院十周年学术大会举行
- 马耳他教育和就业部长来校访问
- 《中医药文化》海外版(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国际采编系统ScholarOne Manuscripts及全英文网站正式上线运行
- 首届东方国际中医药服务论坛暨上海中医药大学东方国际中医诊疗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 朱诗国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utopha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我校与上海和黄药业合作完成的化药1类新药SHPL-49注射液获中国NMPA和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
- 第二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我校举行
- 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七批援助摩洛哥医疗队参加回国工作总结会
- 我校举行2018年军训阅兵式暨总结大会
新闻公告
- 馆校联动云端话中医,协同文化育人显成效 03-16
- 校领导专题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 03-05
高考招生
-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全国统考) 08-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全国统考) 08-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招生章程(全国统考) 08-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6年春季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核准备案表 08-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年春季高考招生简章 08-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