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临港来|赵晓雷:上海东南沿海“自贸区弧”,将成中国高水平开放前沿基地
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迎来挂牌一周年。一年来,新片区在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五个重要”新要求,实现“五个自由”和“一个便利”等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日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访了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编制智库专家赵晓雷,对上述问题逐一展开分析。
五大方面落实“五个重要”
记者:根据总书记的要求,临港新片区要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怎样看待一年来新片区在“五个重要”及“五个自由”方面的推进情况?
赵晓雷:挂牌一年来,上海按照“五个重要”目标定位谋划建设临港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制度建设,主要在五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国际营商环境优化。在全面落实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基础上,在服务贸易领域争取更大开放度的投资自由。今年7月31日,新片区获准对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相关产品(技术)业务,和符合条件的法人企业实施特殊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有力支持了国际高端要素在新片区的集聚配置和高端产业的培育发展。
二是高标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洋山特殊综保区将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最大限度简化“一线”申报、突出“区内”经营自由。新片区挂牌以来,综保区累计新注册项目1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正在推进项目123个,涉及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国际中转集拼、航运服务、智能电子、复合材料、生物医药、功能平台等具有“跨境”特点的产业业态,预计投资金额可超150亿元。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胡幸阳 摄
三是以资金跨境收付为重点,营造“资金自由”的金融创新政策体系。通过落实“金融30条”和“金融50条”,新片区有效推进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截至今年7月,新片区内商业银行共计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2525.75亿元,建立了首个中国人民银行版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首个外汇管理局版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实现了宏观审慎原则下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新突破。在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方面也有积极探索。
四是探索实施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一年来,新片区积极推动航空国际中转集拼、国际航舶登记、沿海捎带、船舶法定检验等开放政策落地,形成了航空中转集拼监管的初步方案,有序推进了浦东机场超级货站项目的实施,加快发展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海事管理创新举措方面,实现了船舶所有权登记、光船租赁登记等36项海事行政事权的下放调整,进一步推进“运输自由”的制度建设。
五是以“从业自由”为通道,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包括放宽境外人才工作和执业条件、完善外籍人才居留政策、缩短“居转户”年限、优化重点机构推荐权、加强人才住房保障等。
洋山综保区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物理围网 胡幸阳 摄
记者:今年5月16日,洋山特殊综保区正式挂牌运营,目标之一是成长为全球重要的国际中转集拼枢纽港。这一目标如何达到?
赵晓雷:临港新片区,特别是洋山特殊综保区要成为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必须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价值链高端的国际中转贸易和离岸贸易,实现贸易便利化的转型升级。下一步,洋山综保区要进一步突破航线航班、监管模式、运输政策等限制,才能逐步建成国际中转集拼、国际分拨及配送、国际订单及跨境结算功能集成的国际中转集拼枢纽港。
目前,上海深水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已经设立国际转运集拼监管中心,提升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在上海港不同作业区、不同监管区的高效便捷组合及转运能力。今年7月9日,丹麦得斯威国际货运公司在国内的首票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就是在临港新片区完成试单的。
记者:去年临港新片区挂牌时,您提出上海从外高桥到临港的东南沿海,正形成面向海洋的“自贸区弧”。一年来,这条“弧线”是否已初具规模?
赵晓雷: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1.0版总体方案28.78平方公里的实施范围,布局就是从外高桥延伸到洋山港。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2.0版的实施范围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基本覆盖浦东主要的高端产业板块,符合国际自贸区功能多元化的前沿趋势。2019年7月发布的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了重点布局临港和洋山特殊综保区,形成“临港新片区+浦东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从外高桥到临港的“自贸区弧”,其实是中央对上海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条上海东南沿海的“自贸区弧”,将成为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前沿基地,也将是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位于临港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孟雨涵 摄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作用
记者:面对外部“制度壁垒”及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临港新片区应该怎样更好地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
赵晓雷:当前,一些新的国际双边、多边投资贸易协定确定的规则和相应的行为审查标准,已不单单是商品和要素流动层面,更涉及边境后行为规则以及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度和法律层面。为应对国际经贸关系变局,新片区必须适应新形势,实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模式转变,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开放”本就是临港新片区的基因。在坚持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临港应实施有效的“双循环”发展策略,发挥制度政策优势,先行先试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嵌入合作为纽带的“区域内循环OEM(代工)产业示范园区”。
OEM产业的核心龙头企业分两个层次:一是掌握关键技术、自主品牌、销售渠道等优势的高科技企业,将开发设计的产品授权给产业链上的代工企业生产;二是对标鸿海、和硕、捷普电路、伟创力、纬创等全球五大代工巨头,培育有优良代工技术和强大供应链体系的本土代工龙头。
记者:一年来,临港新片区的功能、要素和形象是否变得具象?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新片区正走向“制度型开放”?
赵晓雷:临港新片区将《总体方案》分解为78项任务,加快新片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研究编制工作。具体包括,深化25个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涵盖产业、住房、交通、社会事业、营商环境、特殊综保区、人才、人口、能源、水务、生态、地下空间、海陆统筹等专项规划,今年年内都将完成。
按照“五个重要”目标定位,新片区要精选国际最高标准的适用性规则为对标,构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规则体系。截至今年7月,新片区累计已签约项目达329个,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国际物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全球顶尖企业和国产领先品牌。
可见,这一规则体系将更集中、更有针对性地聚焦促进全球货物、资金、信息、人才资源等高端要素自由、便捷、安全地实现跨境流动、集聚和增值,进而真正牵动制度层面的开放。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风从临港来|赵晓雷:上海东南沿海“自贸区弧”,将成中国高水平开放前沿基地
相关推荐
- ?报告显示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规模空前、意义非凡
- 徐飞:当下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现金流,活下来是硬道理
- 上海财经大学案例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
- 第四届上海财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幕式成功举办
- 边疆之行读懂真实中国 脱贫路上谱写奋进凯歌——创新党史教育形式 上财党校学员聆听“大西北到大西南的行走记忆”
- 少数民族学生云端“逛进博”!上财“小叶子”连线“进博小课堂”
- 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最近动作频频,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 上财报告:结构性牛市预期仍然存在 第三季度上海市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上扬
- 凝心聚力 锐意进取 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上海财经大学离退休党委召开2021年老干部迎春座谈会
- 杨浦区新江湾城商会防疫物资捐赠仪式在校举行
-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上财发布《新时代劳动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3)》
- 我校与爱沙尼亚塔林大学签署建设塔林大学孔子学院第二个五年合作协议
- 走进人工智能: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教师前往科大讯飞参访学习
- “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公开课走进上财 中国国新总经理开讲
- 上海财经大学帮扶元阳县“县、乡、村三级干部”、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 我校代表参加上海市第十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 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在沪举办
- 学校党委第三轮巡察进驻数学学院、图书馆
- 我为师生办实事: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开展“科研零距离——走近AI产学研”活动
- 明德聚力,共育英才——2021年“明德”青年领导力训练营开营
新闻公告
- 学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共同战“疫”,全力守“沪” 03-16
- 学以致用让信息“跑”起来 03-15
- 上财师生创建两份共享文档,传递城市高效与温度 03-14
- 学校召开第七轮巡察动员部署暨培训会 03-10
高考招生
- 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