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南理工大学 > 新闻公告 >

2018 年IPP国际会议关注大都市圈发展

2018-08-21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8月19-20日,由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办的2018年IPP国际会议在广州召开,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研究所、媒体的两百多人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吴业春与会致辞,来自欧美、东亚、南亚、拉美与中国的二十余位专家教授围绕“大都市圈建设与城市化的未来:世界与中国”在会议上分享自己的见解。

IPP国际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聚焦当今世界大都市圈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各国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经验;通过对全球经验的比较和分析,结合中国实践深入探讨新时代下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大都市圈发展与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增进理论认识,共同为促进人类未来发展与增进人类福祉贡献智慧。

吴业春副校长致辞

  吴业春在欢迎致辞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传统的省域经济和行政区经济逐步向城市群经济过渡,城市群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继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经济带之后的第四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已初步显露出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雏形。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处于世界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的关键节点上,文明变革的重大契机将赋予湾区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有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湾区都市圈。

李伟主任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发布了主题为“坚持高质量发展 提高大都市圈建设水平”的精彩演讲。他指出,如何适应城市化的大趋势,扬大都市圈之长,避大都市圈之短,促进大都市圈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当今时代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郑永年教授演讲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以“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的未来”为主题进行了演讲。郑永年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现代化所需。

  除了关注中国,会议也放眼世界,围绕大都市圈发展对世界治理结构的影响,美国、欧洲、中国及亚洲的城市圈发展,新兴国家的大都市圈发展等议题,与会学者们都从不同的区域视角发表了自己的精彩见解。(图/卢庆雷 文/公共政策研究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2018 年IPP国际会议关注大都市圈发展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