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熙春书记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文 引理论界和媒体高度关注
报纸版面
10月11日,《光明日报》理论·智库版刊发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的文章《加快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创新人才高地》。该文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为引领,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的支撑和基础,提出从“构建和完善柔性引才政策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用人、留人制度体系”“构建引领未来的新型一流高等教育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创新人才高地。
多家重要网站转载、推送
文章发表后引起理论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网、求是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等重要网站的“智库”“理论中国”“热点关注”“评论理论”等栏目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转载、推送。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作为推动港澳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以及国家重大区域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特别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唯有构筑人才高地,会聚天下英才,才能从根本上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且可持续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具有很好的支撑和基础。就拥有世界排名(QS)前100位的大学数量而言,长三角有3所,京津冀有两所,旧金山湾区有两所,而粤港澳大湾区有5所。粤港澳大湾区还拥有一大批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此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内两大城市群相比,在市场经济活跃程度、法治与营商环境、风险资本聚集度、企业技术创新前沿性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凭借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发展基础好等独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和建设具有世界引领性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与潜力。同时需要看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也面临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障碍,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流动交易成本较高。为此,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必须要以更大的改革魄力与勇气,加快制度创新供给,全面深化高端人才引进管理的“放、管、服”改革,建立粤港澳三地人才自由流动新机制,发掘好、利用好原有的区位优势,推进港澳与内地进一步协调发展,为培育、引进并“用得好、留得住”全球高端人才创造便利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构建和完善柔性引才政策体系。粤港澳三地面向全球协同引进顶级创新发展人才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着眼于大湾区长期发展需求,在港澳人才引进、创业、就业等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方面,全面梳理现行内外有别的人才管理制度障碍,大力推动形成粤港澳统一的人才市场。针对全球创新人才的特点,进一步探索放开项目申报限制、设立专项基金等,确保人才引进相关物质激励措施落到实处。在积极引进全球创新人才的同时,也要为本地创新人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机制和条件,逐步建立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人才创新发展、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构建科学合理的用人、留人制度体系。引进全球优秀人才本身并非目的,而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手段,用得好、留得住全球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要敢于解放思想,适应全球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开放性、流动性等特征,共建共享粤港澳三地的人才使用、激励和竞争机制。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服务业作为顶级创新人才蓄水池的功能,在优化全球顶级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进一步改革现行科技项目申报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支持和激励机制,打造科学、合理、富有吸引力的“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平台和制度。
构建引领未来的新型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全球创新人才、建设持续推动创新发展的优质人才库,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创新人才高地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建设,打造一流大学集群,积极探索高校、企业与社会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的无缝衔接新机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社会管理人才,尤其是适应于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建立健全面向港澳及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选拔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粤港澳三地高水平人才跨境、跨校联合培养和交流、交换机制,鼓励和支持三地青年跨校、跨地域联合创业。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内地与港澳在科技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优秀人才方面的合作,造就包括广大青年人才在内的新时代爱国爱港爱澳的社会发展中坚力量,增强创新人才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技术、人才和文化的巨大需求,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
(作者:章熙春,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章熙春书记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文 引理论界和媒体高度关注
相关推荐
- 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有条不紊开展???在线教育教学活动
- 华南理工大学第九届教代会暨第十五届工代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 【学史力行】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 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学生教育管理论坛暨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动员会
- 学校两工作室入选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名单
- 深刻检视 深挖根源 公共管理学院召开主题教育问题检视会
- 教育部党组第三巡视组结束工作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 确保迎新工作安全有序高效
- 新学期伊始 王迎军校长赴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现场办公
- 确保制度落地生根 学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推进会
- 【省大运会】破7项记录 摘15枚金牌 游泳比赛华南理工完美收官
- 华南理工大学首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工志愿服务队暖心服务毕业生
- “互联网+”提高对接成功率 全省急需紧缺人才专场洽谈会在华南理工举办
- 助推双创教育再升级 学校举办2021年专创融合师资训练营
- 华南理工大学参加教育部直属系统离退休工作视频会
- 【学史力行】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 新教职工接受岗前培训
- “华南金牌大学”再结硕果 电力学院多项重要科技竞赛获佳绩
- 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华一行来访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技术成果闪耀亮相第二十一届高交会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