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端论坛举行
活动现场
11月7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端论坛暨“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出席开幕式,并为“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陶韶菁副书记与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为中心揭牌
陶韶菁代表学校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新时代下“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华南理工大学一贯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先后出台多项方案和措施,确保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学校将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来自教育部社科中心、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厘清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统一、同向同行”“找准定位:发挥思政课程作为真理传播‘主阵地’的作用”“实现转型:将课程思政打造成为价值塑造的‘新载体’”“谋求实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与路径”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华南理工大学张国启教授总结表示,与会专家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基础理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实践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讨,给予中心建设有益启示。(图文/通讯员 陈芸 李桂峰 崔嘉琦 崇瀚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赵春旭)
附:部分与会专家精彩观点
厘清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统一、同向同行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目标一致、内容有别、路径互补、方向一致、步伐一致,但要避免出现“一统天下”“合二为一”“一分为二”;“一般误区”“一意孤行”的现象。
——吉林大学教授 韩喜平
要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工具理性泛滥、人文精神缺乏等问题。南方医科大学谢传仓教授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喻为夫妻关系,认为二者既要“两情相悦”、“心有灵犀”,又要“求同存异”,避免“合二为一”。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揭晓
找准定位:发挥思政课程作为真理传播“主阵地”的作用
在思政课中要凸显“四史”的不同主题,以“四史”养育家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王炳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于思政课程建设具有深刻意蕴;新时代思政课程要有新功能。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陈金龙
思政课程建设有“三要三忌”,即要推动思政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要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案例经验同步化发展;切忌教学内容口号化、切忌大而化之、切忌空而化之。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贺立军
思政课程创新性实践面临的多种问题,构建“1+3”的实践路径,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解丽霞
思政课程应坚持“理论为王”,在系统化整合过程中发挥对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坚持“内容为王”,深化教学供给侧改革,增强竞争力。
——暨南大学教授 魏传光
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思政课教学“理论宣传”的功能定位,坚持“内容为王”的教学指向,坚持直面当下热点理性解答。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杜奋根
实现转型:将课程思政打造成为价值塑造的“新载体”
课程思政在国家、社会、教育三个层面具有重要性,专业课堂具有以事说理的作用,依托专业知识讲述做人做事道理,课程思政能够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冯秀军
要在反思课程目标与落实成效、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进行改进提升,将专业课教师“内隐于心”的思政内容外显并渗透于专业课程之中。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 冯菲
课程思政要做到在知识起源中观照人与世界关系、在标志性事件中寻找价值力量、在关键性知识中洞察人生意义、在知识发展趋势中铸就人类希望。
——广州大学教授 罗明星
谋求实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与路径
要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主体、任务、功能、内容、方法、过程出发,构建指导机制、培育机制、沟通机制、实施机制、评估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武汉大学教授 骆郁廷
要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知识性和思想性必须协同。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能力、方法,同时,要加强教师教育培训指导,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永贵
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坚定文化自信在协同育人中的定位、价值与功能,使大学的“成人”精神在文化自觉上体现出来。
——广东药科大学教授 刘小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端论坛举行
相关推荐
-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斩获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大奖赛银奖
- 深化校市合作 助力大湾区建设 章熙春书记率队赴中山市调研
- 【学史力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1届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
- 未来属于青年 希望寄予青年 建筑学院院长讲授“开学第一课”
- 喜讯!华南理工在广东省2018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获佳绩
- 【战疫华工人?】有一种出征叫坚守
-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国际合唱节载誉而归
- 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
- 政治生日回望初心 疫情防控淬炼担当
- 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 【学史力行】软件学院“纸短情长,三行情书,向党告白”活动优胜作品出炉
- 【学史增信】“五老”讲党史 设计学院退休党员与青年学子座谈交流
- 假期期间 学校加紧协调推进清污分流施工
- 创造零饥饿世界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招募令
- 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暨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出征
- 面向智能时代 华南理工大学新增2个本科专业
- 关注个人信息安全 “大数据时代VS我们的生活”沙龙举办
- 阳江市委书记焦兰生一行到访华南理工
- 再创新高!华南理工获26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学史力行】在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伟大精神力量 公共关系处党支部赴广东省档案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