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火热!华南理工2020年本科招生政策受考生欢迎
在校期间有3次转专业机会,增加新工科、新医科专业招生计划,19个专业中开设22个直接面向高考考生招生的教改班……进入火热的高招季,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政策得到了考生及家长的欢迎。
“华南理工大学”成搜索热点
连日来,学校通过本科招生新闻发布会、校园体验周、线上招生直播、线下答疑释惑、发布媒体通稿等方式,及时准确将学校招生政策传递给全社会。截止到7月26日,共举办线上直播10余场,观看人数超过百万;一周来主流媒体发布招生类新闻稿件48篇,以“华南理工大学”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环比增长106%。
学校召开本科招生新闻发布会
瞄准战略需求,新增水务工程和功能材料专业
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全国计划招生总数6700人,总体规模与上年持平;广东省计划总数将比去年新增41人,总计划约3250人。2020年学校继续实行专业类招生,共58个专业或专业类(67个方向)进行高考招生,其中包括20个专业类。招生新闻发布会后,央广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或客户端对外公布消息。
为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推进学科交叉,解决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灾害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安全保障等复杂问题,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材料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今年新增水务工程和功能材料2个专业。广东卫视《广东新闻联播》等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为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化学类、数学类、生物技术强基计划班。
多平台直播,观看人数破百万
以生为本,多招政策克服“选专业难”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理念,今年对广东省考生重磅推出志愿填报“6+1”政策——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的广东省考生,除了在广东省报考志愿系统上填报6个“心水”的专业(类)外,还可在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官方网站的系统上填报1个非意向专业(类),录取过程中如果出现需要专业(类)调剂的情况时,考生将不会被调剂到这1个非意向专业(类)。对于这一人性化政策,广东省内主流媒体《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详细介绍。
除了可以在报考时选择不想去的专业(类)外,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的普通类本科生在校期间均有三次转专业机会:第一次是在新生入学阶段,通过校内二次选拔进入部分教改班以及广州国际校区专业;第二次是参加第三学期初的全校范围转专业,学生转出时实行“零门槛”(即不设条件),转入专业根据接收能力和专业要求提出转入条件并提前向学生公布;第三次是参加工业工程等专业以及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教改班的选拔。华南理工大学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转一次专业。
不想转专业,又想学习其他专业怎么办?华南理工大学开设有金融学、工商管理、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广告学等辅修专业、辅修学位。据统计,华南理工大学约有15%的学生参与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
为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华南理工大学还推出辅修微专业政策。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通过线上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辅修瞄准重点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技术)、金融学、音乐学等微专业。学生修满学分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
南方+等媒体对此评价道,华南理工大学多招政策帮助考生克服“选专业难”。
广州国际校区校园体验周开启
新工科培养,广州国际校区继续吸睛
今年,广州国际校区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5个新工科专业持续招生;增加智能制造工程、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新工科、新医科专业招生计划。新华社以“聚焦科技前沿华南理工大学发展新兴工科”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7月26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校园体验周活动正式启动。高中生及家长来到广州国际校区体验智慧课室,参观学生宿舍,来校区餐厅用餐,到新落成的实验室中感受“黑科技”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在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中体验科技与人文融合之美。为更好地为考生及家长释疑解惑,广州国际校区举办了招生宣讲会,设置了现场咨询点,集中介绍校区概况、专业特色、录取方式等内容。
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详细介绍了入读广州国际校区的多种途径:首先,新生在入学时参加校内二次选拔,通过转专业方式,可以进入广州国际校区修读新工科专业;其次,可跨学科门类辅修广州国际校区的专业,达到要求者,可拿到广州国际校区新工科专业的辅修学位;在未来还有机会攻读广州国际校区新工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国际大咖的弟子。
培养政策也是考生及家长关注重点
不断完善“华工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除了录取政策外,学生入校之后的培养政策也是考生和家长的关注重点。连日来,《中国教育报》官微、中国教育新闻网连续以专题形式对此进行报道。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华工模式”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这一模式坚持因材施教,积极整合优化校内外办学资源,不断深化科教协同、校企协同、学科协同、国际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组建教改班加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中指出,华南理工大学每届教改班的学生1000多人,覆盖面近17%。
今年,华南理工大学继续在19个专业中开设22个直接面向高考考生招生的教改班,此外还开设了一批在考生入校后进行校内二次选拔的教改班。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华南理工大学首期建设了机器人、未来智能通信、未来城市与建筑、人体磁共振成像、智能出行、人工智能、未来电网等7个“未来创新实验室”。“未来创新实验室”立足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经济,与大疆创新、华为、广汽研究院等产业界龙头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汇聚一流专家学者和工程界精英人才,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探索未来无限可能性的平台,倡导学科交叉、探索未知、体验式学习与团队协作,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新引擎。(图文/华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持续火热!华南理工2020年本科招生政策受考生欢迎
相关推荐
- 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民日报》报道华南理工对口帮扶云县工作
- 【迎接党代会(四)】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以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 交通运输工程党支部开展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学习
- 章熙春书记率队检查节后首日教学秩序
-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团队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
- 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司长戴国庆一行来校调研
- 典礼育人生动有声 广州国际校区柠檬音乐会盛大举行
- 毛宗源教授奖助学金捐赠及签约仪式举行
- 听心声 促融通 广州国际校区召开2021年暑期人事人才工作业务交流会
- 深入调研 破解难题 公共关系处召开问题检视会和调研报告交流会
- 提升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水平 华南理工主办阿斯图相聚广州活动
- 高松校长参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
- 广发期货-华南理工大学期货人才培育班暨《金融衍生品理论与实务》课程正式开班
-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创新基地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 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 师生畅谈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学习体会
- 两岸暨港澳青年学生携手览岭南 交流筑真情
- 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市住建局共建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
- 院士名师进中学 科普讲座惠少年
- 细分压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责任 加强学位授予质量保障
- 为组工干部充电赋能 学校举办党建工作坊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