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嘉:科研学霸 竞赛达人
近日,《人民日报》用多个整版刊登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其中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学生黄仕嘉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竞赛成果和丰富的科研经历,成为了此次受表彰的优秀学生代表之一。
该名录从全国6万名荣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的优秀本专科生中选拨出了110名优秀代表,展示出他们的风采,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全面发展,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华工后浪”,了解关于他的故事,一睹他的风采。
黄仕嘉,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8-2019年校十大三好学生标兵,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获第43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金奖、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金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
专业,努力寻找的风景
2015年9月,黄仕嘉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由于是踩着录取分数线入校,他被调剂到了一个不在自己志愿列表中的专业。面对未知的大学生活,不熟悉的专业,黄仕嘉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不知道怎么利用好大学时光。
然而尽管迷茫,但仍不止步。黄仕嘉积极地去尝试各种新事物,从参加土木结构设计比赛到机械结构设计比赛,他努力地寻找各种可能性。直到加入计算机学院的腾讯创新俱乐部,他似乎找到了答案:在俱乐部的那段时间,黄仕嘉认识了不少计算机学院的同学,听着他们讲学习生活上有趣的事情,给ACM集训队选拔赛做志愿者……他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转专业到计算机学院!”
找到方向,那就奋力去冲。但转专业到计算机学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专业排名更是硬性条件。为此黄仕嘉在专业课程上可谓是卯足了劲儿,第一学年他的成绩排名专业第二。为了在转专业面试上有良好的表现,暑假期间还主动学习了计算机专业的部分课程,超前汲取了不少知识。就这样,凭借优异的成绩和面试表现,他成功通过了转专业的考核。即使面对专业差异巨大、需要降级一年的情况,他也没有丝毫犹豫。
班级合照
成功转专业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来到计算机学院后,黄仕嘉并没有就此松懈,而是保持着原来学习的劲头,在专业课上更加专注与投入。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重要法则,上课时坚持坐在前排,课后尽快完成归纳总结和作业,在课程上遇到问题及时向同学和老师交流请教……黄仕嘉做事从不拖延,即使是一两周后才需要交的作业,他都会尽快完成。这样的习惯让他很少面临赶DDL的情况,也能从容应对很多事情。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是更重要的能力,课程设计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良好的代码能力和工程能力,因此每次课设黄仕嘉都会尽全力做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五门必修的课程设计也都拿到了优秀的评价。在过去三次的年度综合测评中,黄仕嘉蝉联智育总分和综测总分双第一,连续三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如今即将毕业的他,GPA达到了3.92,在专业142名同学中位列第一,几乎所有课程都拿到了满绩点,并且有13门课程排名班级第一。
黄仕嘉的成绩单
不安现状,积极改变,黄仕嘉在迷茫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番风景;找到方向,奋力拼搏,所有的努力都成为了他最闪耀的勋章。
竞赛,不遗余力的热爱
降级一年,黄仕嘉在专业课上的压力轻松了不少,那么学习之余还能干些什么呢?黄仕嘉的答案是继续寻找感兴趣的事情并为之努力。
“成为一名ACMer,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件由于兴趣而付出了大量努力的事情”。ACMer是对算法竞赛/程序设计竞赛选手的称呼,黄仕嘉被这项比赛的魅力深深吸引,涉及计算机领域各方面知识的赛题让他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各种精妙的解题代码也让他为之折服。
从0到1往往是最困难的,作为一名没有信息学竞赛基础的学生,黄仕嘉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提升水平,他和队友不仅每周进行三到四次的队伍训练,经常参加网络上的算法竞赛,更是在每个暑假和寒假都留校训练,三年来训练时间已经突破2000个小时。
除了大量的知识和训练外,比赛环境的高压性也是一道难关。在赛场上写出数百行代码并且同时保证正确性、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是非常难的,有时候可能代码上的一点点小缺陷,就会导致内存泄漏或者机器爆栈,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比赛的机器死机,面对这种突发状况,考验的则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在一次区域赛上,黄仕嘉所在的队伍就遇到了电脑宕机而无法继续操作的情况,“当时我和队友都比较着急,但这种时候你越着急就越容易出错,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沉住气。”所幸黄仕嘉和他的队友很快就镇定下来,“我们的一个队友马上去找志愿者帮忙解决机器问题,而我和另一个队友则通过阅读先前打印下来的方法,人工寻找代码中的bug,这样的话不浪费很多时间也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从2017年广东省赛二等奖和ICPC亚洲区域赛铜奖,到2018年广东省赛一等奖、CCPC银奖和ICPC亚洲区域赛金奖,到2019年广东省赛亚军、CCPC金奖和ICPC亚洲区决赛金奖,黄仕嘉在这项赛事中一共收获了国际/国家级别5金5银1铜的好成绩。除了奖项,程序设计竞赛还带给他更多宝贵的东西:良好的问题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色的代码能力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习惯。从懵懂的竞赛小白到如今的获奖满满,追随热爱的脚步让他变得如此强大。
科研,遇见更好的自己
黄仕嘉的科研之路始于某次班会,班主任钟竞辉老师告诉同学们有科研兴趣的可以加入他的小组。那个时候科研对黄仕嘉来说还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请,但凡事都有尝试的可能,不迈出第一步,就永远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黄仕嘉没有放弃这个机会,在大二上学期加入了钟老师带领的计算智能研究小组。
科研小组合影
计算智能领域的科研虽然不像其他领域一样需要种类繁多的设备器材辅助实验,但是难度却不亚于任何领域。加入研究小组之后,黄仕嘉开始大量阅读论文并且尝试复现算法。看不懂的英文单词、复杂的数学公式、实验结果不理想都难不倒他,一晚上看不懂那就多看几个晚上,并在博客和搜索网站上搜寻资料帮助理解,实验结果不佳就耐心寻找代码中存在的问题。就这样,黄仕嘉开始了在科研道路上的不断搏杀。
科研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任何的收获都不是巧合,而是大量的耐心与坚持,其中也难免遇到瓶颈。改进优化,出现问题,再改进优化,再出现问题……这样的情况在黄仕嘉的科研道路上并不少见,不过多次的失败并没有打败黄仕嘉,他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最后总能得到完善的算法。
两年多来,黄仕嘉围绕着高斯过程和代理方法做了不少的研究,终于收获了他的成果。2018年的6月和7月,黄仕嘉分别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身份在国际会议ICCS和IEEE CEC上发表了会议论文。“因为之前没有英文写作经验,所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反复修改了很多遍。谈及论文写作过程,黄仕嘉表示并不简单,不过科研的成果总要经过不断的打磨才会变得更完美。这两次发表论文的经历给了黄仕嘉很多宝贵的经验,2019年9月,他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IEEE TECT上发表了他的第三篇论文。不仅如此,他和同学合作完成的算法也获得了WCCI多任务优化竞赛的第三名,国创项目也获得优秀结题。
或许很多人会疑惑,学习、竞赛、科研,在每件事上都做的如此出色,他的时间都从哪里来?合理协调各个项目的时间和比重也很重要,在这方面,黄仕嘉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还是要以学习为主,科研和比赛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最重要的还是课程学习,要提高对时间的把控能力,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和图书馆。”
目前,黄仕嘉已拿到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CUHK/CSE)的博士生预录取,将于2020年8月前往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即将到来的博士生生涯,我也将继续追寻着我所热爱的事物,追寻更好的自己。”关于未来,黄仕嘉这样说道。
集体,一起成长的青春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在成长过程中,黄仕嘉得益于集体的帮助,也把自己的力量传递到集体中,服务于每一位同学。
作为一名转专业学生,他努力地融入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这个大家庭。他主动地承担班委工作,因此也有了与班上同学更多接触的机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和各位同学都成为了朋友。黄仕嘉常常将自己所擅长的编程算法方面的知识与同学分享,也会向他们请教专业课程上的问题,在互相帮助中获得共同成长。
作为团支书,他协助全体班委和团委开展了班级篮球赛和定向越野等活动,放松身心的同时增强班级和团支部的凝聚力。他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主题团会和团员推优大会,及时上传下达各类信息。任职期间,黄仕嘉所在的团支部多次荣获“华南理工大学先进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他个人也多次荣获“华南理工大学先进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高举团旗跟党走”定向越野活动
繁忙的学习与班级工作之余,黄仕嘉也不忘给自己的生活留点空隙。比起埋头苦学,劳逸结合才是真理。慢跑、阅读、弹吉他……这些爱好不仅是他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放松的好方法,更是支持着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来源。
“天道酬勤,事在人为,勿忘初心”是黄仕嘉的行事准则,“做感兴趣的事情,追寻向往的目标”是黄仕嘉的执着追求。转专业、绩点第一、竞赛夺金、发表论文、服务同学……黄仕嘉一直为他所热爱的事物所付出着,也在不断成为更优秀的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把理想变为现实,青年人的未来,充满着光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黄仕嘉:科研学霸 竞赛达人
相关推荐
- 华南理工预科留学生参与阿尔巴尼亚抗疫专题节目
- 学校组织参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视频会
- 华南理工参加教育系统安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
- 喜讯!华南理工在广东省2018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获佳绩
- 红脸出汗 检视整改 外国语学院认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 华南理工大学智库再获丰收
- 善谋实干 再开新局 学校召开国家社科基金总结动员会议
- 【致敬时代再启航】章熙春书记《南方日报》谈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体会
- 华南理工大学顺利完成首批学生返校工作
- 【学史力行】守正创新 开创未来 物理与光电学院举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
- 【学史增信】薪火弦歌 赓续传承 校领导为师生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甘做“燃灯者” 华南理工先进事迹与经验报告会催人奋进
- 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 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出炉 华南理工位居亚洲64位
- 学习时代楷模 争做党员先锋 公共关系处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尉迟坚博士受聘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 助力食品行业人才建设 学校举办食品绿色加工与食品安全高级研修班
- 华南理工大学获批广州市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 专家讲 集体学 公共管理学院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学习
- 结合学校发展 离退休老同志座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