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和责任同行 电力学院三位教师在重点疫区共克时艰
在疫情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因为每一个普通人的勤勉付出和坚强勇气,最终汇聚成战胜疫情、攻坚克难的巨大力量。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三位受困重点疫区的教师,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后,在学校和学院的关心帮助下,鼓起勇气直面疫情,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长江学者、陆继东教授在武汉坚守岗位工作
充实的工作是力量的源泉
到武汉市洪山区探亲,陆继东教授原本计划停留八天,没想到赶上武汉封城。1月18日到现在,接近三个月时间,基本要保持足不出户的状态。
作为学院学术团队负责人、省能源高效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学校对口支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学院院长,很多工作需要他处理,陆教授早早把战场转移到网络上来:利用网络参加动力系组织生活会,与大家分享武汉的抗疫情况;开展研究生线上教学工作,结合专业领域的研究历史等内容,将思政教育融于课堂;定期指导课题组师生科研工作,组织毕业生预答辩;对青年教师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申请进行深入的指导。他还与同样困在武汉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学院书记,通过网络沟通学院的防疫和线上教学工作。
虽然身在疫区,陆继东教授一直不忘鼓励课题组师生: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齐心协力,作为科研工作者对待科研工作就越要坚持,方能获得战胜困难的先机。
杨承副教授参与潜江社区疫情防控
志愿服务贡献力量
2020年的春天,因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封城,湖北封省,回家探亲的杨承副教授也因交通管控于1月22日至3月23日滞留于湖北省潜江市袁桥社区,切身体会了没有硝烟的社区战“疫”。
他说,共产党员身份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滞留在家乡的日子里,每天不断攀升的数字,无数守望相助的报道激发了他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他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场罕见的战“疫”中,不能仅仅听从指挥居家隔离,被那些勇敢者保护。在潜江市“干部下沉”及“党员双报到”通知指引下,2月20日,杨承主动向社区报到,志愿加入袁桥社区战疫先锋队,认领社区服务岗位、服务事项。
他说,关键时刻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由于袁桥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防疫防控卡点多,社区范围内业态复杂且已存在确诊病例,形势严峻。社区成立了六个临时党支部,他加入第二临时党支部,2月21日至3月3日,按时参与了官户台封闭路口卡点执勤,天驰汽车城、城俊路水果市场值守与巡逻,惠美家住宿区及粮油保供单位出入口值守。在封闭的路口,多次劝返违规翻越人员。在出入值守点,严格做到人员出入测温登记,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袁桥社区无一新增病例。
他要当好群众贴心人。随着疫情防控升级,所有小区要求封闭管理,面对居民执意外出,他积极谏言。当社区安排“包保到户”时,协助同事及时建立“惠美家住户疫情包保群”,与住户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居民生活困难,收集体温信息,宣传防疫知识。通过党群携手网格化管理,小区圆满完成包保任务。
谈及本次做志愿者的感受,他觉得真切感受到基层党员的辛苦和尽责,更明白了做为高校教师党员在这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他愿用坚定的信念守初心,练过硬的本领担使命,在属于志愿者的战场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鄂教职工收到学校和学院寄来的口罩和慰问信
校院的关怀如家般温暖
1月21日,余艳青老师一家搭乘高铁途经武汉转车回到鄂北小镇家乡,准备与弟弟一家及父母一起过个盼望多年的大团圆春节。
突如其来的疫情侵袭,让口罩一下子成了日常必须品,尽管弟弟回来时带了一些口罩,也抵不住九口人的大家庭日常所需,而此时药店只能买到单层仅有防尘功能的一般口罩。疫情一天天严峻,对武汉停留的二十多个小时的忧虑、还未痊愈的重感冒、未知的返穗时间、孩子学习资料严重短缺等等,让她心有隐忧。这时,学校寄来的口罩和书记校长写的慰问信,让她在寒冷的冬天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在滞留湖北的这段时间,学院党委书记丁勇等学院领导、办公室值班工作人员、实验中心教工党支部书记等许多同事,通过微信或者打来电话关注她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当得知她家人多口罩不太够用的时候,学院办公室立即把情况反映给了学校党委组织部,一起为她加寄了口罩。
“回广州的路上不会‘裸奔’了”,当她拿到一百多个口罩时,心中充满着安宁与感动,因为这一路上,有学校和学院“罩”她前行!(图文/通讯员 孙云飞 电力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温暖和责任同行 电力学院三位教师在重点疫区共克时艰
相关推荐
- 华南理工参加省高校体育工作推进会 分享游泳课改工作经验
- 中共华南理工大学第十七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学史力行】改善师生科研环境 珠海研究院积极开展条件建设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华南理工大学第三期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整装待发
- 14金3银 华南理工以绝对优势领跑广东“挑战杯”
-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环境与能源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 华南理工大学教育科研楼竣工移交
- 华南理工在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荣获佳绩
- 新空间、新议题、新方法 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华园召开
- 广东省分子聚集发光重点实验室揭牌并召开首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 首届华园国际交流周开幕式暨第十二届留学生国际文化节举行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初心 担使命 强本领 2019年度办公室业务培训交流会举行
- 【学史力行】“疫情防控一线监督在行动”纪检干部这样为民办实事
- 学校召开学习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宣讲会暨工作部署会
- 【学史力行】设计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党史学习专题会
- 华南理工参加教育部中央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并作经验介绍
-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
- 学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获佳绩
- 奏响粤港澳大湾区的青春最强音 高松校长讲授“思政第一课”
- 【学史力行】学习党史 勇担使命 环境与能源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