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江姐在川大求学期间追求新知、投身革命的成长经历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四川大学充分挖掘校史和杰出校友资源,不断加强对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在即将迎来杰出校友、革命先烈江姐(本名江竹筠,在校时化名江志炜)诞辰100周年之际,11月27日,四川大学全面深化对学校红色文化及革命传统的传承弘扬,大力开展对江姐革命事迹与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启动“传承弘扬江姐精神 做新时代红色传人”主题教育活动,建设“锦江红梅傲雪开——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纪念展”,通过图片、文献、视频等展示形式,全面呈现了江姐在川大求学期间的成长历程,激励青年学子以英烈为楷模,传承江姐精神,做新时代红色传人。
此举引起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四川日报等媒体纷纷刊发文章,对四川大学“传承弘扬江姐精神 做新时代红色传人”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光明日报】四川大学发现江姐在校期间新史料
日前从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了解到,四川大学最新发现了4件江姐(本名江竹筠)在川大学习期间形成的实物档案——《转系名册》《领取困难补助名册》《学生休学名册》、在华西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这些珍贵史料即将在川大举办的“锦江红梅傲雪开——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纪念展”上公开展出。
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玉说,这些江姐当年珍贵的个人档案以及其他各种资料和同学的回忆,展示了江竹筠在川大就读的两年间,按照党的要求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并引领周围同学进步以及她在川大读书期间的婚姻、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将给观众展示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钢铁战士和柔情母亲的形象。
1944年,在重庆开展地下工作的江竹筠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化名江志炜,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1945年,她转入农学院农艺系继续学习。其间,她于1945年经党组织批准,与时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的彭咏梧结婚,并于1946年4月在华西医院生下儿子彭云。1946年8月,根据党组织工作需要,江竹筠托同学代为办理休学手续后,中断了在川大的学业。
纪念展将在川大望江校区东门附近的原国立四川大学女生院举办,这里是当年江竹筠在读期间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留下了她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
女生院大门上悬挂着由104岁高龄的原中共川康特委副书记、著名书法家马识途先生手书的牌匾,馆外遍植红梅和翠竹,院内有国内唯一的江姐写实全身雕像,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段禹农根据江姐入学登记表上的照片雕成。根据同时代人对江姐的回忆文章,女生院还原了江姐的寝室原貌;在当年江姐常捡皂角洗衣服的皂角树旁,设置了一个大型的场景浮雕,展示江姐带领同学染布及洗衣的场景;另有8组铝板铸造浮雕和一个铜制看报方桌,再现江姐在校期间的若干学习生活片段和指导川大进步学生团体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景。
“在川大期间,江姐的主要任务是隐蔽,留下的实物档案很少。”王金玉说,学校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等单位与川大艺术学院通力合作,并邀请了很多老校友老专家参与,力求更好地还原江姐在读时的学习、生活、革命的场景,在校内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中国新闻网】川大公布江姐“潜伏”校园期间珍贵档案
记者22日从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获悉,四川大学近日发现了江姐(本名江竹筠)化名江志炜在四川大学“潜伏”时留下的珍贵实物档案。这些档案包括江竹筠亲手填写的《国立四川大学学生入学登记表》《公费生膳食补助领取清册》,江竹筠在华西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等,生动还原了江姐在川大读书期间的婚姻、家庭生活。
据了解,1944年,在重庆开展地下工作的江竹筠被特务跟踪。为了保护中共重庆市委的安全,江竹筠接受组织的安排,化名江志炜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1945年8月转至农学院农艺系。1945年经党组织批准,江竹筠与时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的彭咏梧结婚,并于1946年4月在华西医院生下儿子彭云。
“《公费生膳食补助领取清册》上有江竹筠的领取记录,这个补助只有公费生才能领取,江竹筠来川大读书的费用是舅舅资助的,家境比较贫困。”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玉介绍,当年中国女大学生很少,而仅有一年高中学习经历的江竹筠复习了三个月,便以优异成绩考上川大。
为了在革命工作中能轻装上阵,做剖腹产手术时,江竹筠强烈要求做了绝育手术。“当时很少有中国女性选择做这个手术,江竹筠做手术的情况在华西医院的档案上有所记载。”王金玉介绍,除此之外川大还找到了江竹筠在川大读书期间的《转系名册》《学生休学名册》《农艺系课程表》等档案。
1946年8月,根据党组织工作需要,江竹筠托同学代为办理休学手续后,中断了在川大的学业。“党组织要求江竹筠隐蔽身份,来川大读书时不转组织关系,所以江竹筠在川大读书期间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许多老师、同学直到江竹筠去世后,才知道江志炜就是江竹筠,是地下党员。”王金玉指出,包括江竹筠在内,从辛亥革命至抗美援朝战争,川大共有67名校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可考证的中共党员有52名。
川大望江校区东门附近的原国立四川大学女生院,是当年江竹筠在川大期间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院外大门上悬挂着由104岁高龄的原中共川康特委副书记、著名书法家马识途先生手书的牌匾,院内遍布红梅和翠竹。川大在此根据江竹筠的同学们撰写的回忆文章,复原了江竹筠曾经的宿舍。
此前,川大曾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18级拔尖试验班”设立为“江姐班”,鼓励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为了纪念江竹筠,川大还计划在原国立四川大学女生院举办“锦江红梅傲雪开——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纪念展”,展出与江竹筠相关的珍贵档案。(完)
【中国新闻网】“江姐”珍贵档案:为革命做绝育手术
【解说】记者11月22日从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获悉,四川大学“传承弘扬江姐精神做新时代红色传人”主题教育活动之一的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纪念展即将开展,该展将首次对外公开江姐(本名江竹筠)化名江志炜在四川大学“潜伏”时留下的珍贵实物档案。
据悉,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纪念展展厅面积为147平方米,根据她的生平经历,分成了“少年时代”“江姐在川大”和“百炼成钢”三个部分,其中重点是展示江姐在川大求学的历程。围绕江姐在川大读书期间形成的实物档案包括江姐亲手填写的《国立四川大学学生入学登记表》《公费生膳食补助领取清册》《学生休学名册》以及江竹筠在华西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等,生动还原了江竹筠在川大读书期间的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
此次展览中,有四件江姐本人的珍贵档案是首次对外公布,据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玉介绍,当年中国女大学生很少,而仅有一年高中学习经历的江竹筠只复习了三个月,便以优异成绩考上川大。通过《公费生膳食补助领取清册》上江竹筠的领取记录就可以看出,江竹筠家境比较贫困。此外,江竹筠在华西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也体现了江竹筠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革命事业的伟大决心。
【同期】(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玉)能够在革命工作中轻装上阵,她在做剖腹产手术的时候,同时做了绝育手术,这个是非常感人的。
【解说】除此之外,四川大学还找到了江竹筠在校读书期间的《转系名册》《学生休学名册》《农艺系课程表》等档案。
1946年8月,根据党组织工作需要,江竹筠托同学代为办理休学手续后,中断了在川大的学业。王金玉介绍,党组织要求江竹筠隐蔽身份,所以江竹筠在川大读书期间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许多老师、同学直到江竹筠去世后,才知道江志炜就是江竹筠。
【同期】(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玉)因为她是个女生,她在狱中坚贞不屈的这种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它包括在监狱的受的刑,那个夹棍,夹她的手夹得三次昏迷过去。她每次受刑回来,狱中难友都在鼓励她,然后她给狱中难友回信,竹筷是竹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解说】据了解,包括江竹筠在内,从辛亥革命至抗美援朝战争,四川大学共有67名校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可考证的中共党员就有52名。
【同期】(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玉)川大从辛亥革命以来,总共有67位烈士。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在1949年的11月份,渣滓洞监狱的两次大屠杀当中,川大的校友就牺牲了十位,其中江姐是其中之一。
坐落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附近的江姐纪念馆曾是国立四川大学女生院,也是当年江竹筠在校期间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院外大门上悬挂着由104岁高龄的著名书法家马识途先生手书的牌匾,院内遍布红梅和翠竹。四川大学在此根据同时代人对江竹筠的回忆文章,复原了江竹筠曾经宿舍。
此前,四川大学曾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18级拔尖试验班”设立为了“江姐班”,鼓励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为了纪念江竹筠,四川大学还计划在11月26日举办“锦江红梅傲雪开——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纪念展”,对外展出与江竹筠相关的珍贵档案。
【四川日报】资料证实江姐是学霸!传承红色文化,川大首次公开4件档案资料
近日,“传承弘扬江姐精神 做新时代红色传人”主题教育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活动之一的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纪念展即将开展,将首次对外公开四件江姐(本名江竹筠)的档案资料,还原江姐在川大的学习生活。
据悉,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纪念展展厅面积为147平方米,根据她的生平经历,分成了“少年时代”“江姐在川大”和“百炼成钢”三个部分,其中重点是展示江姐在川大求学的历程。
围绕江姐在川大读书期间形成的实物档案:《国立四川大学学生登记表》《学生休学名册》《领取困难补助名册》、在华西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当年农艺系的《课程表》等,展示了她在川大的求学时光。
发现一:隐藏的学霸江姐
此次展览中,有四件江姐本人的珍贵档案是首次对外公布,分别为《转系登记名册》《领取困难补助名册》《学生休学名册》、在华西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
据四川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玉介绍,江姐是位不折不扣的“学霸”。小学一年级结束后,江姐便连跳三级至四年级,并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初中时,江姐取得了学校最高奖项“银盾奖”。
1944年,在重庆开展地下工作的江姐被特务跟踪,为了保护中共重庆市委的安全,接受组织安排,化名江志炜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江姐高中只读了一年,她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学完高中课程后,顺利考入川大。
“为了隐藏身份,这张江姐亲手填写的入学登记表上的信息有真也有假,比如出生年月,表上填的民国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1922年8月20日,但她实际是1920年8月20日出生的。”王金玉说。
入学后,江姐给党组织写了一封信,表示她一定会按照“妈妈”(党组织的代称)的要求认真学习。在川大的时间里,江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个诺言。
刚入学时,江姐曾因只读过一年高中,有一个阶段较为吃力。“但江姐十分努力,她许多同学都表示,后来江姐成绩很优秀,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发现江姐的成绩表。”
不仅自己勤于学业,江姐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她身边的人。“当时有些同学喜欢打牌,江姐便委婉地规劝他们少打点牌,多抓紧时间学习。”
发现二:乐于助人的江姐
1945年,江姐从川大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转系至农学院农艺系,但转系的原因如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1946年8月,根据党组织工作需要,江姐托同学代为办理休学手续后,中断了在川大的学业。
此次川大首次公布江姐的公费生膳食登记表,这是川大提供给家庭困难的公费生的生活补贴。
“江姐的家在非常偏远的农村,家庭条件较差。”王金玉介绍说,江姐的三舅资助她读书,而她的三舅李义铭正是川大华西医科的首届毕业生,也与川大有着不解之缘。
虽然江姐家庭条件较为贫困,但据她身边的同学回忆说,江姐十分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身边的同学相处融洽。
在川大学习期间,经党组织批准,江姐与时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的彭咏梧结婚,并于1946年4月在华西医院生下儿子彭云。
为了在革命工作中轻装上阵,在进行剖腹产手术时,江姐强烈要求做了绝育手术。
“这张绝育手术记录的姓名栏上可以看出,江姐当时已冠夫姓。”王金玉解释说,在那个时代,江姐这个行动极具勇气,也体现了她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革命事业的伟大决心。
师生共同筹备展览 传递红色精神
在展览的筹备中,川大相关负责团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一大难点是,当时江姐从事地下工作,这种特殊性导致她留存的照片资料较少,关于她的材料多是根据解放后她的同学、战友和亲朋的描述和回忆形成的文字,用来做展览,对观众的吸引力会较差。
为了生动还原江姐在川大的日子,川大邀请艺术学院师生,根据那些文字材料设计、创作了不少浮雕,部分还原了江姐在川大生活学习的场景,这其中很多雕塑还是大师段禹农教授亲手创作的。
薛伟就读于四川大学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研究生二年级,曾参与展览雕塑、浮雕的设计。
据薛伟介绍,为完整、真实地还原当年的画面,他们团队收集了大量资料,并认真学习。
在这过程中,江姐投身革命的伟大决心,和关心同学、勤奋学习的优秀品质,让薛伟感触良多。“不仅江姐的革命精神令人钦佩,她的个人品质对我来说也是种洗礼。”薛伟说。
据王金玉介绍,邀请师生参与展览设计和创作,也是为了让他们深入感受、学习江姐精神,是川大红色文化传承手段的一种创新。
据了解,该展览将于11月26日开展。参观时间为周一到周五,14:30—17:00。感兴趣的小伙伴不要错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江姐在川大求学期间追求新知、投身革命的成长经历
相关推荐
- 第二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四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我校召开
- 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 培育又红又专时代新人——《江姐在川大》舞台剧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顺利公演
-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教授参观江姐纪念馆 寻访同专业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
- 我校王云兵教授当选四川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 我校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 【梦想从川大起航】2019届毕业生:不忘母校栽培恩,不负韶华吐芳华
- 五洲学子携手,全球大师云集!2019年国际课程周圆落下帷幕
- 四川大学马院博士生宣讲团以智战“疫”云端宣讲进企业社区
- 我校定点帮扶的甘洛县格布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获肯定
- 王玉忠院士:以身立教育新人 科研报国济天下
- 我校承办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选手巡讲活动
- 再援一线!川大华西第二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
- 医科学院(医院)学习贯彻学校2021年工作布置会和“双代会”精神
- 显著提高理科原始创新能力——理科学院代表热议“双代会”暨2022年度工作布置会
- 川大艺术学院学子再次登上央视舞台 参与《百年礼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交响音诗画》庆典晚会排演
- 全面推进改革,奋力争创一流——学校召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会
- 双流区为我校建设的“四川大学院士公寓”正式交付使用
- 15位院士齐聚我校共商华西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顶天立地 追求卓越:校党委书记王建国为毕业生讲就业指导课
- 川大华西医学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