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对口帮扶的凉山州甘洛县实现“脱贫摘帽”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决策部署,自觉担当时代重任,三年来, 学校将定点帮扶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甘洛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全力助推我校对口定点扶贫凉山州甘洛县脱贫。2月14日,经四川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批准,凉山州甘洛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脱贫摘帽”。
一直以来,学校围绕凉山州甘洛县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百姓所需、政府所急、川大所能,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聚焦问题短板,创新帮扶举措,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出高校精准扶贫“川大模式”,成效显著。
近三年来,学校总计支持贫困县经费4088万元。其中,直接投入帮扶资金936余万元,引入帮扶资金983余万元,直接采购农产品425余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647余万元,捐赠设备物资价值近500万元,减免培训费597万元,培训基层干部812人、技术人员2407人;建成“甘洛乌金猪繁养基地”等产业项目。精准帮扶的格布村已实现“村退出、户脱贫”,150户719人全部脱贫;全村新建住房150套、蓄水池7个,硬化村道6公里,因贫辍学39人全部劝返,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230元增长至2019年的近7000元,为甘洛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2018年,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72个、减贫13491户63047人,贫困发生率从31.88%降至3.72%。
在对口帮扶甘洛县过程中,我校积极发挥高校优势,探索出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医疗扶贫等高校精准扶贫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帮扶工作“四责一体”
学校坚持党政同心,着力构建“确权定责、清单明责、制度履责、严肃问责”四责一体的定点扶贫工作新格局。建立以学校书记、校长为双组长,多名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下设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的组织构架;定期研究部署和推动扶贫任务落实。健全校内各二级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解年度帮扶项目任务,形成责任清单;建立考核督查机制,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各单位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校内80余个单位积极参与扶贫工作;近三年,校级领导赴甘洛调研和督导达17人次,处级干部132人次,专家教师及普通干部462人次。
开展智力帮扶,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
组织专家帮助甘洛县编制了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格布村精准扶贫产业规划(2018-2020)等县、镇、村级专业规划139个,帮扶项目分析报告8份。帮助甘洛县撰写的5万多字的《2017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申报书》,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2019年夏天,甘洛县遭受暴雨严重灾害,学校及时组织水利水电学院与县水务局就甘洛河、田坝河智慧流域管理与防灾减灾开展对接,目前正就相关实施方案进行论证。
开展教育帮扶,助力地方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扶贫必扶智”,建立多内容、多层次、多时段、多方式地方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脱产进修与送教下乡相结合,长期多轮次系统培训与单一专题培训相结合,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对县镇村各类人才培训全覆盖。近三年为甘洛培训党政干部、中小学教师、医务人员、农技人员等3200余人,减免培训费用597余万元。免费发放“书香川大”数据库远程访问卡800张,提供数字图书10万册和有声图书3万集。为贫困户赠送电视机146台。全面支持斯觉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选派幼儿教师7人支教,培训幼师23人,捐赠物资价值50余万元。同时,选派研究生组成支教团自1999年起连续21年在凉山州扶贫支教工作,其中,自2013年起已连续在甘洛县扶贫支教7年,累计完成134个中小学班级4900余人38850课时的教学任务,推动了地方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
开展人才帮扶,打造“1+N”干部人才精准帮扶体系
结合学校人才、学科等优势和甘洛县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在原有选派1名县级领导和1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积极选派农业、经济、城市规划、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干部,形成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梯队式干部扶贫工作格局,创新构建了1名县级副职+3~4名县局级副职+1名乡镇副职+1~4名驻村干部的“1+N”干部人才精准扶贫新模式,已累计向甘洛派驻帮扶干部15人,平均年龄35岁,具有硕博士学历人员占80%,为地方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干部人才支撑,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好评。
开展医疗帮扶,推动健康甘洛建设
发挥川大华西医疗资源优势,承担了21家老少边地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任务,包括定点帮扶县甘洛县人民医院,在提供免费医疗及管理培训、协助重点专科建设、捐赠医疗设备、开展医疗救助及送医下乡活动、推进医联体建设、联合会诊手术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近三年,为帮扶的甘洛县,通过进修、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方式,累积培训医疗医护人员3320多人次,开展门诊3226次,服务群众511人,开展远程医疗会诊16例次,手术85例,开展实施新技术11项,捐赠医疗器械300多万元,建立标准化村卫生室1个,全面提升甘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学校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先心病筛查治疗团队“搭建医疗扶贫彩虹桥救助儿童先心病患者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14年来,该团队坚持以自身医疗资源为基础,联合社会公益力量,对包括甘洛县在内的西部贫困地区儿童义务筛查,已累计筛查儿童2.5万余名,募集救助资金3000余万元,免费救治先心病儿童1200余名,扶植7支先心病介入手术团队,构建西部先心病筛查网络,实现“儿童先心病精准扶贫”全新模式。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校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川大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对口帮扶的凉山州甘洛县实现“脱贫摘帽”
相关推荐
- 图书馆举办“十四五”发展规划线上研讨会
- 四川嘉祥集团董事长向克坚一行来校访问
- 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
- 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工程科技论坛在我校召开
- 走“心”又走“新”,让红色文化走进心田——我校学生原创视频荣获“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全国100件“最具感染力”作品
- 华西口腔田卫东教授当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Fellow
- 【战役纪实】后勤保障部精心施策 全力确保全校师生就餐安全
- 我校2020年强基计划校测工作顺利举行
- 公正招生科学选才 学校本科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 川大华西三家附属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优异
- 医科学院(医院)学习贯彻学校2021年工作布置会和“双代会”精神
- 【聚焦】各学院传达学习学校新学期工作布置会精神
- 我校高分子学院承办2018年软物质科学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蓉举办
- 我校冯小明院士获颁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 川大出版社《中国城市通史》《天路叙事》入选四川好书名单
-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道教通史》(五卷本)出版发行
- 我校“院士公寓”在江安河畔交付使用
- 传承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川大师生实践团开展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建环学院王天泽老师获评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 健康乐跑 幸福回家!学校举办第四届“乐跑回家”校园健身跑活动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