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大学 > 新闻公告 >

我校5人获准2019年国家杰青项目

2019-11-25 0 新闻公告 来源:四川大学新闻网

2019年国家杰青项目的最终评定结果确定,共296人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定,我校5人上会答辩且全部获准,获准项数并列全国第十,创历年新高。我校2019年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分别是化学学院的刘波教授、高分子学院李建树教授、商学院方正教授、华西第二医院丁楅森教授、华西药学院孙逊教授。

据悉,国家杰青基金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杰青项目已成为我国具有极高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高端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

附:2019年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简介


刘波,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萜类天然产物全合成及相关方法学的研究工作,在乌药烷等天然产物全合成工作中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李建树,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99年和2002年在四川大学分获本科和硕士学位,2006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2013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研究方向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尤其是针对牙和骨的硬组织医用高分子材料。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已将多个成果实现产业转化。


方正,商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人工智能)、优秀青年(移动互联)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成果发表在MGSC、ISR、MKSC、JMR、JM、HBR、MIT SMR等期刊,被INFORMs、Yahoo Finance、Daily Mail和Forbes等报道;工作集中在5G和AI的工程开发和商业应用。




丁楅森,华西第二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青年千人计划学者(20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青年项目负责人。在血管和血液微环境对肺和肝再生和修复调控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血液和血管细胞共同形成“引导性微环境”(Hematopoietic-Vascular Niche)调控器官再生和纤维化的平衡。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Med,Cancer Cell, Nat Cell Biol, Sci Trans Med发表研究论文6篇。以第一作者在Cell, Nature, Circulation, Blood, Am J Resp Crit Care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应邀以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血管微环境旁分泌因子(Angiocrine)的综述文章。文章累计被引用3000余次。

孙逊,华西药学院教授,药剂学系主任,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药剂学排名第一的SCI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IF=7.9)副主编。主要从事核酸和疫苗递释系统的研究,解决了传统铝佐剂细胞免疫弱的难题;为静脉注射的核酸药物提构建了高效的递送技术平台。近年在发表通讯SCI论文78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12篇,两次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树兰医学青年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5人获准2019年国家杰青项目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