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大学 > 新闻公告 >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新诗期刊的抢救性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2021-01-05 0 新闻公告 来源:四川大学新闻网

近日,由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新诗期刊的抢救性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校举行。副校长姚乐野教授、四川省社科联规划与评奖办黄兵主任、社科处处长傅其林、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家建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吴晓东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孙晓娅教授等出席会议。课题首席专家为李怡教授,子课题负责人有文学与新闻学院刘福春教授、周文老师及南京大学傅元峰教授。报告会由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曹顺庆主持。

姚乐野首先发表致辞,他肯定了本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文献普查应具有全球视野,同时表达了对课题组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的祝愿与信心。

黄兵对本课题获教育部重大项目攻关项目立项表示祝贺。他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是与国家社科基金齐名的文科类最高级别研究项目,立项难度极大。他对课题开展过程提出相关建议和要求。

傅其林回顾了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校中文学科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本课题为近年来“双一流”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社科处会为课题完成提供全力支持。

课题首席专家李怡教授汇报了课题总体构思。李怡教授指出,现代历史上公开出版发表中国新诗的专门性期刊杂志,构成了中国新诗发展的最重要载体,是考察、研究中国新诗史最珍贵的文献,并且其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接着,他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严重不足。最后,他表示将从中国现代新诗期刊总目编订、中国现代新诗期刊善本影印工程及数据库建设、中国现代新诗期刊编辑出版史的若干问题等方面推进中国新诗文献及中国新诗史的研究工作。

文学与新闻学院刘福春教授负责子课题“中国现代新诗期刊总目”的编订,他在发言中强调了应在已有目录基础上重点对细节进行勘误,且也不能忽视地域性或边缘性文献、校园性文献的重要价值。

文学与新闻学院周文老师负责子课题“中国现代新诗期刊善本影印工程及数据库建设”,他表示,将力求呈现诗刊出版的原貌、努力呈现新诗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南京大学傅元峰教授负责子课题“中国现代新诗期刊编辑出版史的若干问题研究”,将新诗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放回到一个动态的空间,并编辑出版的视域是该课题“重写新诗史”的重要出发点。

课题组成员汇报完毕后,专家组成员对课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殷切展望。最后,曹顺庆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再次阐释与强调了中国新诗文献研究及现代文献学的设立对于川大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新诗期刊的抢救性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