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5月11至12日,“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环境署等共同主办,并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牵头,与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等17个研究所、高校联合承办。来自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减灾办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7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联合国环境署政策司灾害管理处处长亨里克?斯洛特、联合国减灾署亚太区项目官员蒂莫西?威尔考克斯、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傅伯杰院士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水鸟真美发表视频演讲。会议期间,大会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崔鹏院士等1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了特邀学术报告。
此次大会共设有1个主会场及24个分会场,以“携手共建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丝路”为主题,共同探讨灾害数据共享、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等相关议题。我院(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承办了“自然灾害风险减少、应对与灾后重建的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分论坛(第12分会场), 该分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有15名国外学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会专家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学术报告,针对“灾害风险减少、应对与灾后重建”高校间合作模式,进行了成果展示和经验共享,并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灾害数据共享与防灾减灾合作研究、创新师生跨国交流形式、开发灾害交叉学科网络课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交流和深入探讨,提供了智慧见解。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专家Soichiro Yasukawa和北爱尔兰环境变化和复原力研究室(The EC&R Cluster)主任Jennifer McKinley在听取报告后,充分肯定了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在综合防灾减灾上起到的引领作用,希望学院未来在跨学科灾害研究、以青年科学家为核心的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平台作用,同时对高校间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及灾后重建领域可采取的合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积极讨论与响应。
5月12日,持续两天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闭幕,来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700余名中外科学家,共同发表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提出将共同致力于加强科技及政策交流,推进构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协同机制。《宣言》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等议题,提出了4项科技行动计划和9项推进举措,支撑“一带一路”灾害风险防范与管理。4项科技行动计划包括加强灾害风险认知、灾害风险管理、提高灾害风险抵抗能力建设、加强灾后重建对策。9项推进举措主要包括加强灾害风险评估能力,促进大数据、灾害风险数据及新兴技术等共享与应用,建设高效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社区、地方、国家、跨境、区域多层级风险管理科学研究、防灾减灾政策制定以及减灾应用,推进跨学科国际减灾科技计划等。
闭幕式上,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国际减灾科学联盟正式成立。我院院长柯瑞卿教授作为联盟发起人之一并参与联盟设计。该联盟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综合减灾为核心,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减灾机制、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致力于建设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集技术交流、合作研究、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的国际科技联盟,促进防灾减灾技术创新、数据共享和技术转移“走出去”,推动国际先进减灾理论和技术“引进来”,提升沿线国家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该联盟已吸引了来自中国、意大利、比利时、尼泊尔等国家的近30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国际水土保持学会、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国际科学理事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分中心等组织的共同参与。
大会闭幕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和China Daily等多家媒体对此次大会进行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相关推荐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000万元支持我校人才培养
- 学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十一指导组指导 我校党政办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 第三届“中国—俄罗斯:文化对话”双边学术座谈会在川大举行
- 学校召开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讨论工作部署会
- 川大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四个学科进入ESI前1‰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揭牌并举行义诊
- 四川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签约仪式举行
- 我校2019年春天诗会暨金沙诗歌奖颁奖典礼举行
- 张兴栋院士被授予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学“名誉博士”
- 【聚焦】落地落实落细——各学院传达贯彻落实学校2020年工作布置视频会议精神
- 生命学院刘建全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发文揭示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普适模型
- 【特稿】服务四川发展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 西北民族大学校领导一行到校访问
- 我校iGEM学生代表队在2021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中斩获金奖
- 登高望远 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学校举行中层正职领导干部暑期专题研讨班
- 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推介会暨川大技转知识产权市场运营展示馆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 我校研究生会当选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届主席团成员团体
- “青春告白祖国”川大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举行
- 争当先锋模范 做川大优秀共产党员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