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致力癌症病因研究 追忆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院士
一生致力癌症病因研究
追忆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院士
【追思】
2019年12月6日,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陆士新与世长辞,享年90岁。
陆士新,是我国分子肿瘤病因学开拓者之一。他心系祖国和人民,低调谦逊、严谨求实,生前不愿被外界纷扰,一生致力于肿瘤病因学、化学致癌与癌变机理的研究,鲜有对其公开的报道。
数载坚守 防治食管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冬日,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新科研楼二层的一间办公室,虽然简朴但书香四溢,书桌上还有一摞未拆封的信封;几盆绿植迎着阳光,其叶蓁蓁,却不知主人永远不会再回到这里!
12月19日上午,在这个陆士新曾经奋斗过的院里,“深切缅怀陆士新院士的追思会”正在举行。“以陆老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个人命运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感慨,在新中国卫生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需要医学科学家去攻克,其中有常见病,还有重症疾病。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陆士新到了食管癌最高发的河南林县。
彼时,后来以开凿红旗渠闻名的林县,大约每3个男性和每5个女性,分别就有一人罹患食管癌疾病。1957年,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向上级反映,说林县有“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在一些病情严重的村庄,几乎家家都有人患食管癌。
因此,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肿瘤医院的前身)刚成立就接到了国家任务:去林县了解当地食管癌情况。结果,那里癌症的高发情况令人震惊。很快,北京相关医疗机构组成“北京医疗队”,开始了对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研究。
1971年,陆士新参加北京医疗队并担任副队长,到达林县开展基础研究。当地,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没有实验室,自己造实验室;没有蒸馏水,自己制作蒸馏水;没有仪器设备,就想方设法地购买和引进……
他认为,找到致癌原因的关键,就是要查清当地人的饮用水和食物中到底有没有致癌物。他走遍了林县姚村公社的村村户户共494个井,编号并提取水样;收集了几百人的唾液、胃液与尿液以及各种粮食、酸菜等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这些样品中均存在亚硝胺类化合物及其前体物,且含量均高于低发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陆士新坚守在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从事大量人群研究长达15年。
最终,陆士新得出大量研究成果:在食管癌高发区人胃液与膳食中,首次分离鉴定出特异性诱发食管癌致癌物甲基苄基亚硝胺和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首次在国际上报道并证实亚硝胺能诱发人食管上皮癌;系统证明了亚硝胺是中国食管癌主要化学病因;确定了环境因素在食管癌病因中的重要作用;为林县防治食管癌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参与制定了“五项防癌措施”,指导林县食管癌宣教和防治工作长达数十年。
2007年,陆士新再次检测了河南省林县环境中霉菌和亚硝胺含量,发现均已大幅下降,食管癌的发病率也下降了50%。就此,在食管癌的防治上,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上下求索 探究肿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陆士新不断探索创新。他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随着科学发展,他也从肿瘤的病因学、化学致癌与癌变原理的研究转向分子生物学领域,在系统地研究了食管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化的基础上,又首次克隆出4个食管癌相关的新基因(ECRG1-4)。他的课题组所研究的ECRG2基因还获得了国家专利。美国、德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科学家也跟随他们研究ECRG2基因并有相关论文发表。
长期的科研经历和敏锐的思维,使陆士新总能捕捉到新的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早在2003年,他就提出国内应开展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在国内鲜有人开展此项研究的情况下,他就积极宣传、讲解肿瘤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并以75岁高龄亲自走访有关专家和机构,最终得到重视与支持,推动了我国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他的课题组在《干细胞与发育》等国际权威肿瘤杂志上发表了肿瘤干细胞相关论文,这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上发表有关肿瘤干细胞的论文。随即,他主持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大会”,来自国内外的132名学者参加了大会。为普及肿瘤干细胞知识,陆士新又组织编写了《干细胞与肿瘤》一书。陆士新对我国肿瘤干细胞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肿瘤病因学研究和肿瘤靶向治疗开创了新的思维与途径。
执着奉献 引领后来者继续前行
在攻克肿瘤的一生中,陆士新曾获得国内外无数荣誉和奖励。但对陆士新来说,这从来都不重要。
1997年,他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不再参与国家及省部委的评奖活动,就是为了鼓励广大青年科学工作者研究与创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身为一名在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陆士新视科学研究为生命,他的精神感动和鼓舞着许多人。“陆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俯下身子,致力于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最终找到了林县食道癌高发的病因!”宋树立说,以陆士新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科学家,热爱祖国、执着奉献,直接推动了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在我国著名肿瘤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看来,“老陆是一位真正把病人放在心里的科学家!”已经90岁高龄的孙燕期望,大家要传承陆士新的这种精神,不论是陆士新的接班人,还是传承人,都要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临床诊疗,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真正让百姓受益。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姜伟,回忆了他和恩师陆士新的一件往事。当年,他在国外留学时,陆士新找到他,在他的住处打了一个多星期的“地铺”,省下来的住宿费用却直接购买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仪器。“恩师对我这些年的支持,对学生的关爱,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会把恩师的工作传承下去,做好研究,带好学生!”
“陆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一位有人民情怀的科学家,他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防治食管癌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说,“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陆老为我们竖起的人生丰碑,深刻启示和强烈感召着中国的医学科技工作者戒骄戒躁、不懈探索、勇攀高峰!”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一生致力癌症病因研究 追忆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院士
相关推荐
-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慰问抗美援朝老兵董炳琨夫妇
- 机关2018年职工运动会暨院校运动会预选赛圆满落幕
- 纪念协和护理高等教育百周年 莘莘学子深情献礼云寄祝福(五) 彩绘谱未来
- 《柳叶刀》总编接受白岩松专访:我认为中国应该非常自豪
- 讲述抗疫事迹 领悟初心使命 院校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大会
- 动研所举办慰灵仪式 共同悼念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牺牲的实验动物
-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刘忠范一行来院校调研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胡卓伟团队揭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靶点
- 阜外医院全面落实监督责任 保障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执行到位
- 医科院阜外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成为国内首家通过CNAS认可的医院系统动物实验机构
- 《柳叶刀》最新发表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院士团队有关方舱医院的论文
-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69期】 杨志伟团队揭示阿司匹林对盐敏感性 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 英雄回家!院校长王辰院士一行援鄂凯旋归来
- 甲子芳华回首往昔 振翮功程寄望明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成功举办
- 我校召开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动员会
- 院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第十次全国侨代会精神
-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走进院校
- 倡导理念,发展学科——协和医学院举办第二届群医学及公共卫生论坛
- 院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 在经历中学习 在疫情中思考
新闻公告
- 院校召开新提任机关处级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 08-31
- 院校召开发展史编修领导小组会议 08-30
- 抗耐药结核新药OTB-658启动临床试验 08-26
- 院校召开2021年秋季务虚会议 08-26
- 中国医师节 | 致院校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 08-18
高考招生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