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鉴医学机构研究能力 赋能医学科技长足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19年度中国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
评鉴医学机构研究能力 赋能医学科技长足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19年度中国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
2020年8月21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与2019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发布会在京举行。
医院和医学院校STEM通过标准化的指标体系量化评价对国内医院和医学院校(不含军队医院和医学院校)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量化评价,衡量医院的综合和专科实力以及医学院校的综合实力,从而发挥科技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医学科技成果临床转化,不断提高医疗和医学教育质量和水平,最终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现场解读并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报告》与《2019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报告》。
2019年度中国医院STEM发布覆盖了全国1633家医院,涵盖了综合和31个学科前100位医院排名(不包括军队医院)。综合排名前10位的医院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19年度中国医学院校STEM涵盖了全国107所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不包括军队医学院校)。综合排名位列前10位的医学院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19年度STEM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质量,进一步区分并提高“高质量论文”权重。在医院STEM评价中,重点关注高被引科学家和高被引学者等体现国际影响力的直接指标,删除部分人才类间接指标;注重临床研究,建设并使用中国临床指南数据库和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的论文数据库作为评价依据。在医学院校STEM评价中,坚持科教协同,继续纳入高校特色教育教学指标;凸显医学学科特色,纳入临床研究项目、国际权威指南论文引用、标准和指南等体现医学学科特色的指标;聚焦医学院校综合科研实力,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奖项”、“唯职称”、“唯学历”等评价弊端。以科研诚信为导向,开展常态化学术不端监测并在评价中给予高权重体现;力求数据准确,建立三级数据监督与管理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杨青司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贺晓慧副主任应邀参会。杨青司长在讲话中对STEM的科学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医院和医学院校STEM的发布对于促进医学科技创新,助力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吴沛新主持会议。与会领导和专家为医院综合排名前10、各专科排名前3和医学院校综合排名前10的单位颁发证牌。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全国三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的领导与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发布会同期进行视频直播,受到了医学界、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正确发挥医学科技评价导向作用,是加速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医学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助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2014年开始进行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设置,提出“科技量值”(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 ,简称STEM)这一科技评估概念。自2019年开始对中国医学院校的科技能力进行年度评价。这项评价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客观、缜密、公平原则,不断更新评价理念,改进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形成具有广泛公信力的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评价体系,为国家和区域内医学科技发展、学科建设与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文字|医科院信息所 段行如 李扬
图片|朱兴鑫 童林 余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评鉴医学机构研究能力 赋能医学科技长足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19年度中国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
相关推荐
- 我院所属单位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助力疫情防控 ?院校职工在行动——致院校全体职工
- 移动P3检验车驰援方舱医院
- 志远,德厚,才盛:知识分子应追求的三大品性——王辰校长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年献词
- 动研所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 李立明书记听取党外人士意见
- 暖心传递年滋味 | 医大学生食堂春节期间供餐侧记
- 李克强主持会议部署错峰返程和疫情防控
- 教师代表孙晓波老师 在2019年协和医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 奋斗在抗疫一线的“隐形战士”——记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所长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机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 实验动物所召开科研仪器共享管理工作座谈会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专家到西藏自治区相关医药卫生机构调研
- 视频| 同舟共济 同心抗疫 院校统一战线在行动
- 疫情响应调部署 严防严控保平安
- 阜外医院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 曾益新副主任赴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调研科技攻关工作
- 没有蛋糕和长寿面的生日更难忘
-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57期】 药物研究所胡卓伟研究团队针对肺纤维化 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闻公告
- 院校召开新提任机关处级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 08-31
- 院校召开发展史编修领导小组会议 08-30
- 抗耐药结核新药OTB-658启动临床试验 08-26
- 院校召开2021年秋季务虚会议 08-26
- 中国医师节 | 致院校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 08-18
高考招生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